■ 记者 刘晓娟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城街道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坝坝加油站”为载体,动员广大基层干部、志愿者积极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用心、用情、用力把群众的“烦心事”变成“顺心事”。
听民声
了解群众所需所盼
日前,东城街道灌坝社区党委班子到黄金海岸小区,与该小区党支部、居民小组、业主委员会、党群小家等代表座谈,收集小区“城市民宿”工作面临的困难。
灌坝社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结合我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由社区党委牵头,党支部、党群互助小家采取每周进一次小区楼栋摆民生“龙门阵”的方式,面对面听民声、知民意,并依托“好邻居”党群志愿服务队、党群互助小家、红色帮帮团等,想方设法为民解忧。
“为民办实事不能‘只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讲在会上’,要带着‘耳目’全身心走到群众中察民情、听民需,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才能把群众的事办好。”东城街道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宋贵会说。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东城街道通过4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坝坝加油站”开展“坝坝问计”、民生问题征集座谈会、进小区院坝摆“龙门阵”、走访调查等活动收集社情民意,并结合全区重点民生实事工作,制定了实施人饮、污水管网、老旧小区改造等镇街一级民生实事任务清单57件。同时,结合“开门问计”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细化到村(社区)制定了160件“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并落实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通过争取项目、一事一议、乡村经费解决等多种方式,打表推进完成。
解民难
解决群众烦心事
针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村(社区)书记带头深入工作领域、城乡基层,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对群众关心、关注的难题,想方设法解决。
北郊社区4组三湾塘边上有一条人行小道,小路边上就是花山公园安置还房的生活污水管网,因为多年没有管护,管网破损,污水漏到小路上,有些还流到了庄稼地里,附近的居民对此苦不堪言。
“热天臭得不得了,下雨天又被冲得到处都是,完全下不去脚,往下就是田土,田里经常都有污水。”住在附近的曾凡志说起这段路就皱眉。
在前期收集群众意见后,北郊社区向东城街道申请资金,将破损的污水管网更换为直径为0.5米、长100米的波纹管,用水泥覆盖,并修建了一个24立方米的化粪池。至此,污水横流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长亭社区维丰村小区内树木常年未修剪,存在安全隐患,社区与区园林绿化管理所对接,对维丰村小区30余棵绿化树木进行修剪;灌坝社区年老党员、生病党员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社区便建立了党员互帮互助机制,年轻党员与各支部困难党员、生病党员、年老党员结成对子,开展送学上门……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东城街道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下沉一线,联合各级部门群策群力,为群众解决各项“疑难杂症”,截至目前,共计解决困扰群众的各项“揪心事”“烦心事”140余件。
接下来,东城街道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落实好涉及东城街道的16件区级重点民生实事,加大力度,按时按质完成街道的57件民生实事,并督促各村(社区)尽快保质保量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努力让群众得实惠,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