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超”尽显重庆城市精神
发布时间:2025-11-17 09:08:38 来源:
新闻摘要:

 

  □ 兰平

  当“渝超”首场的哨声在大田湾体育场响起,看台上数万声“雄起”汇成的声浪,随风飘荡,散入两江四岸的肌理,融入三千万重庆人的生活日常。重庆足球超级联赛(渝超),这场以绿茵为舞台的全民盛宴,其意义早已超越竞技体育本身。它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更如一簇火种,点燃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征程上的磅礴合力。

  坚韧,于奔跑中见风骨:

  从“石上生花”到“逆境突围”

  “渝超”的赛场,是重庆人“爬坡上坎”精神最直观的映照。这里没有轻易的胜利,只有不屈的奋斗。

  我们看到,南川金佛山队的球员膝盖磨破,胶布一贴再战,其身影与绝壁采药的坚韧一脉相承;大足石刻队在对手轮番冲击下“稳若磐石”,将千年石刻的静定转化为球门前的铜墙铁壁;万盛黑山谷队在逆境中上演的绝地反击,正是“重庆崽儿不认输”脾性的鲜活注脚。

  这份坚韧,并非遥远的史诗,而是赛场上每一次摔倒后撑地起身的决绝,是看台上球迷从开场到终场倾注的满腔热忱。它从钓鱼城的历史烽烟中走来,在山火中的摩托骑士背上传承,更深深植根于重庆这块英雄的土地。如今在“渝超”的每一寸草皮上落地生根,化为推动城市攻坚克难的“内生动力”。这正是新时代重庆面对发展难题时,所需要的“不折筋骨”与“石缝开花”的顽强意志。

  忠勇,于呐喊中铸精魂:

  从“赤子热血”到“为城而战”

  “忠勇”在“渝超”,是一种可感可触的热忱。

  铜梁火龙队球衣上的龙形队徽,让非遗中1500℃的铁水星火在绿茵场上重燃,这是文化自信催生的勇毅;忠县烽烟三国队球员飞身铲抢,守护家乡荣光,其眼神与巴渝历史上的忠勇之士一样炯炯如炬。

  更动人的是看台上下的“双向奔赴”:球迷将家乡的应援围巾牢牢系在胸前,看台上擂鼓阵阵直至指尖泛红;球员即便面对败局,亦拼尽全力,回报这份赤诚。

  这种“为家乡而战”的共同体意识,使“渝超”超越了赛事,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圣殿”。它启示我们,城市的现代化治理与发展,不仅需要硬实力的支撑,更需要这种基于文化认同与家园情怀的“软实力”,将万千个体的热爱,汇聚成“一条心、一股劲”的城市伟力。

  开放,于融合中显气象:

  从“江河汇海”到“美美与共”

  “渝超”本身,就是重庆“开放”胸襟的微缩图景。

  荣昌卤鹅队的市井图腾与科学城高芯猛虎队的芯片纹路在风中交织,传统与现代在此和谐共鸣。参赛球员犹如重庆火锅的沸腾红汤,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无论是外卖骑手、教师还是程序员,都能在这锅“包容万象”的足球火锅中找到位置,让“热爱”跨越身份界限。赛场上的对决,如渝中半岛队与两江深蓝汽车队的雨中之战,是现代都市核心区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的激情互动,生动演绎着重庆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格局。

  更重要的是,“渝超”巧妙地将赛事转化为“新韵重庆”的邀约,一张球票,串联起“看球赛、游三峡、吃火锅、赏非遗”的文旅链条,让八方宾朋在“雄奇山水”与“市井烟火”中,亲身感受重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活力。这正是重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所需要的兼收并蓄、汇通四方的智慧与气度。

  争先,于协同中展雄心:

  从“群峰竞秀”到“高质量发展”

  “渝超”的“争先”,绝非蛮干硬拼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群峰竞秀、抱团向上”的协同智慧。

  科学城队的攻势如潮,展现科技创新的锐气;璧山狼队的精密协作,堪比当地产业链的无缝衔接;各区县球队的激烈角逐,正是重庆推动各区县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这场赛事,争的不仅是球场上的名次,更是通过体育的媒介,撬动更广泛的高质量发展:它带动消费链条如长江支流般浸润各行各业,它让赛力斯、重庆“芯”等“重庆制造”“重庆创新”的故事传播得更远。

  球员头部受伤缝十余针仍不下火线,缝合的是伤口,串联起的是“铁血不屈”的精神传承。这种争先,体现在外卖小哥奔忙的脚步里,体现在教师深夜备课的专注中,体现在企业家洽谈合作的胆识上——它已内化为全体重庆人在新征程上“争时代先机、争城市荣光”的普遍行动自觉。

  “渝超”,不只是一项赛事。它是重庆城市精神在新时代的“活态史诗”,是“雄奇山水,新韵重庆”的“流动名片”。当足球滚过绿茵场,它滚动的是一座城的脉搏;当呐喊响彻云霄,它激荡的是三千万人的心声。这场“精神共燃”,让沉淀于历史的文化基因,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磅礴动能。我们相信,这场绿茵盛宴淋漓展现的“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豪情,必将鼓舞全体重庆人民,在两江四岸的宏伟画布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挥毫泼墨,谱写新的传奇。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