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扶项目“组合拳” 激发乡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11-04 08:41:58 来源:
新闻摘要: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扎实推进一系列后扶移民项目,在美丽家园打造、产业培育壮大、文旅融合赋能等多个维度全面发力、协同共进,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移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人居整治焕新颜

  10月20日,走进兴隆镇永福村,目之所及,皆是焕然一新的景象,这个曾经平凡的村落,正因2023年度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市级示范项目焕发出勃勃生机。

  沿着龙川江漫步,沿线房屋外立面风格统一、整洁美观,农房在项目推动下完成了风貌改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便民服务中心前,新建的移民广场配套齐全,崭新的健身器材,村民正悠闲地锻炼身体;充电桩有序排列,为村民出行提供便利;曾经的臭水塘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水体和周边的绿植景观。道路两旁,路灯整齐矗立,为夜晚的村庄增添了一份温暖与安全;绿化设施遍布村内各个角落,花草树木错落有致,让整个村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一改往日的杂乱景象。

  “这个项目带来的改变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以前村里‘脏乱差’现象严重,现在大不一样了。”永福村党委书记鲁盼说,为了维持良好的环境,村里经常开展卫生评比活动,还推出了积分制,村民通过参与卫生维护获得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不仅如此,环境变好后,永福村对业主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强,不少业主前来投资发展产业,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充实。

  村民汪孝会对村里的变化有着切身体会。她感慨地说:“以前村里环境不好,晚上没有路灯,黑灯瞎火的,大家都不爱出门。现在好了,晚饭后大家都愿意出门走走,在广场上聊聊天、健健身,感觉特别舒服。”

  如今,兴隆镇永福村在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市级示范项目的助力下,不仅环境美了,村民的生活也更美了。

  在黎香湖镇南湖村,村民谭晓忠吃过晚饭后,悠然自得地坐在自家刚翻新外立面的院子里休息,脸上洋溢着惬意的笑容。

  谭晓忠所享受的这份舒适与惬意,得益于黎香湖镇南湖村、西湖村实施的以传统村落、依山傍水、山水田园、生态宜居、文化展示为特色的移民美丽家园项目。该项目聚焦该区域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人居环境建设项目的全面建设和改造,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大变化。

  漫步在黎香湖畔,新修好的环湖步道平整宽敞,沿着湖岸蜿蜒伸展。每天傍晚,不仅有像谭晓忠这样的南湖村村民,还有中海黎香湖康养项目的业主,他们沿着步道悠闲地散步、锻炼身体,一边欣赏着湖光山色,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现在晚饭吃过,来锻炼的人多得很!”谭晓忠兴奋地说,以前村里环境没这么好,大家吃完饭就窝在家里,现在不一样了,环境变好了,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每天出来走走,和邻居们聊聊天,感觉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曾经略显陈旧的村落,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处处洋溢着生态宜居的和谐氛围。这里不仅成为了村民们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产业升级焕新机

  时下蓝莓已全面进入管护阶段,在兴隆镇金花村的蓝莓基地,连片的大棚整齐排列,工人们正穿梭在蓝莓植株间,认真地进行巡园检查、除草等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蓝莓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2024年,金花村实施水库移民产业转型升级市级示范项目,蓝莓基地以打造现代设施农业为核心目标,建成约120亩温室大棚,引进了约4.6万株优质蓝莓品种,配备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和数字化管理平台。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如同一条条细密的“血管”,精准地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每一株蓝莓的根部;智能化监控系统则像一双双敏锐的“眼睛”,实时监测着棚内的水、肥、气、热等各项指标,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自动调节。

  得益于这一系列的升级改造,蓝莓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这套智能化管控系统,我们能够根据蓝莓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精准控制环境条件,让蓝莓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重庆市南川区瑞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蓝莓产业中心负责人雷洪锋说。

  蓝莓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基地自身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为周边村民提供育苗、管护、采摘等岗位。基地还通过技术培训,帮助农户掌握现代种植技术,拓宽增收渠道。

  除了蓝莓基地提档升级带来新气象,另一边金花村的大米加工厂也已投入使用。这座大米加工厂也是移民后扶项目的成果。2024年,通过项目支持,金花村新建了加工厂房,并配备大米加工生产线,为大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硬件基础。

  金花村党委书记陈杨介绍,金花村拥有优渥的土壤条件,水稻种植一直是村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优质稻种植,规模已达上千亩。

  随着今年稻谷收割季结束,以往困扰村民的难题在今年得到有效解决。“往年稻谷收割后,最难的就是找晒坝,现在加工厂建好了,不仅有宽敞的晒坝,还有仓库可以存放稻谷,再也不用为晾晒和储存问题发愁了。”陈杨说。

  不仅如此,销售环节也将迎来重大转变。过去,由于缺乏自己的加工线,村民只能出售谷子,产品附加值较低。今年,随着大米加工厂的投入使用,金花村可以对稻谷进行深加工,将谷子变成大米,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

  陈杨表示,村里有着更长远的规划,计划依托大米加工厂,打造属于金花村自己的大米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让金花村的大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带动村民持续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精提”催旺文旅景

  今年夏天,“178环线”这条串联金佛山、山王坪等景区的生态旅游廊道迎来避暑旅游旺季,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寻觅清凉与惬意。在头渡镇,新落成的口袋公园凭借独特魅力,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新地标”,更以“微改造、精提升”的创新实践,探索出乡村振兴与旅游提质协同发展的全新路径。

  首批建成的3座口袋公园内,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满足了游客休闲健身的需求;生态停车场宽敞有序,为自驾游客提供了便利;农产品集市热闹非凡,当地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还能品尝和购买到地道的乡村美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游客休闲圈”。

  除了口袋公园,同步实施的基础设施提质工程也成效显著。新建4.6千米1.5米宽的环湖步道,将3座公园与周边露营基地巧妙串联起来,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漫步休闲的好去处。200盏太阳能路灯整齐地安装在主要路段,实现了“亮化全覆盖”,夜晚的沿线灯火通明。18个新能源充电桩的合理配置,有效解决了电动车游客的后顾之忧,让绿色出行更加畅行无阻。

  来自渝北区的游客王琳已是连续三年选择到“178环线”避暑,今年她特意延长了行程。“以前傍晚只能窝在民宿看电视或者玩手机,今年去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能带着孩子在环湖步道上骑行,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还能去公园乘凉,欣赏美丽的夜景,而且这里还有充电桩,对于我们自驾电动车的游客来说太方便了,完全没有里程焦虑。”王琳展示着手机里拍摄的公园照片,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178环线”的这些变化,得益于玉台村、柏枝村2024年度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市级示范项目的有力推进。该项目以“微改造、精提升”为理念,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在品质上做文章,既保留了乡村的原始风貌和生态特色,又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近年来,我们累计实施移民美丽家园、产业转型升级、散居移民基础设施完善等水库移民后扶项目180余个,提升改造移民安置区和库区群众的基础设施、房屋风貌和人居环境,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直接受益移民19000余人。”区水利局移民科科长侯明秀表示,下一步,将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强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与资产收益类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现代种养、乡土特色、乡村旅游等产业创造条件,增加移民收入。同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先解决饮水安全、垃圾污水处理等突出问题,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拓宽增收渠道。将后扶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让移民发展动力更足、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更优,提升幸福感与获得感。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