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渡扎制龙灯
发布时间:2025-10-28 09:25:55 来源:
新闻摘要:

  

  头渡位于金佛山南麓,其名源于1867年在隆渡河上所建的一座桥梁。境内烛台峰、锦屏峰、鹰嘴岩、童子拜观音、南天门、石门宫、石人峰等,皆为金佛山重要景点。头渡不仅风光秀美,民间传说亦丰富多彩,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其中扎制龙灯即为最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

  龙灯通常以竹、木、纸、布等材料扎制,节数不等,皆为单数。颜色可分为“火龙”“青龙”“白龙”“黄龙”等。每节能燃烛者称为“龙灯”,一般身长约20米,直径60至70厘米,内以竹篾制成圆环,安装灯泡或蜡烛,外以尼龙绸缎及彩纸包裹涂饰。舞龙队伍由数十人组成,一人持绣球在前引龙,其余共同举龙,可表演“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等动作。

  扎制龙灯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民间手工艺,其过程凝聚了工匠的精湛技艺。龙珠、龙身与龙尾各有专门制法,工艺流程复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头渡扎制龙灯以民间工艺师卢明元为代表。卢家世代传承此艺,延续至今。其所制龙灯工艺细腻,造型精美,形象逼真,舞动灵活,广受民间赞誉,在方圆十里颇具声名。

  “卢家龙灯”包括“草龙”“素龙”“彩龙”等样式。简单草龙需十天至半月完成,彩龙则耗时更长。

  草龙制作较为简单,以稻草、竹子、麻丝、树枝等为主要材料。以稻草为龙身主料,草绳缠绕定型为头、身、尾,各节以麻绳相连,再以竹竿为柄供舞者持握,并以树枝饰为龙角,麻丝饰为龙须,即构成完整草龙。

  素龙制作相对复杂,材料除竹、麻等基础原料外,还需皮纸、颜料等装饰用料。制作时先用竹制成龙头、龙尾等基础部件,再以竹篾编成龙身,各部件以麻绳或皮绳连接,外裱皮纸并绘龙鳞等纹样,最后以麻丝等饰为龙须,工序繁琐,讲究精细。

  彩龙制作更为复杂,除涵盖素龙全部流程外,更有“穿龙衣”等工序。“龙衣”以白布为衬,以色绸为鳞,将鳞片逐一镶嵌于布上,再以颤丝、丝绸等制作祥云纹饰固定于龙身或龙爪。其工艺极为繁复,不仅是民间手工艺的集中体现,也融合了剪纸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

  头渡扎制龙灯具有浓厚的渝南黔北地域特色,现已列入南川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