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的忠诚守护者——记2025年度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最美重庆人”陈垠地
发布时间:2025-10-28 09:22:47 来源:
新闻摘要:

  

  □ 记者 王婷婷

  在南川,有这样一位“生态卫士”。十年间,他的足迹遍布辖区水库林地、工厂车间、镇村街巷,以法律为盾,以科技为剑,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碧水、蓝天、净土。

  他说,守护百姓的环境权益是他的职责和使命,也是他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入职以来,他不断更新环保执法知识储备,认真开展每一次执法检查,创新开展普法宣传,持之以恒守护一方生态文明。

  他是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陈垠地,于近日获评2025年度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最美重庆人”。

  初心如磐

  扎根环保践使命

  2016年,25岁的陈垠地从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两年后,回到家乡,成为当地环保部门行政执法支队的一员。

  第一次踏进单位大门,那份新鲜、陌生和激动令他记忆犹新。上班第一天,他跟着同事去了一家化工厂。“工厂的生产条件不算好,坑坑洼洼的地上煤渣和化工原料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粉尘和刺鼻的气味。”这令他记忆深刻,同时开始明白身处岗位的必要和责任。

  往后的日子,他和同事在臭气难闻的下水道排查污染源、在粉尘弥漫的生产厂房核实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在山沟峡谷里采样取证、在夜深人静的深夜整理案卷……这些经历让他深感环保执法工作的艰辛与不易。“环保执法并不是运用专业设备检测污染那么简单,而是去聆听百姓诉求,解决实际问题。”他说,企业家的环保意识需要他们去引导,工人的工作环境需要他们去监督改善,村民的美好家园更需要他们去共同守护。

  在这份责任感的驱使下,他从一名对环保工作怀着刻板印象的新人,成长为常怀服务意识的环保工作者。

  担当在肩

  守护河安显本色

  2020年9月25日傍晚,一场突发危机悄然逼近——西城街道辖区发生柴油泄漏,油污极有可能通过沟渠汇入大溪河,一场关乎母亲河安危的应急之战随即打响。

  接到报告,陈垠地和同事迅速反应,调集物资,火速赶赴泄漏现场。那天,天空正下着滂沱大雨,柴油扩散的风险随着水流加快而急剧升高。

  “一旦柴油流入大溪河,对水生态系统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深知这一点的陈垠地,在危急时刻始终沉着冷静,迅速投入应急处置,用科学手段筑起第一道“防线”:一边依托沿河布设的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实时追踪水体变化数据;一边调集便携式油污检测仪,在泄漏点下游关键点位开展高频次监测,精准研判污染扩散态势,为后续处置提供依据。

  雨势未减,泥泞的河岸成了奋战的“战场”。陈垠地和同事们扛起吸油毡、拉设拦油绳,在齐脚深的泥水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回作业。雨水顺着衣领灌进衣服,汗水早已浸透内层衣衫,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每个人都疲惫不堪,但“绝不让母亲河受污染”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咬牙坚持。

  从傍晚到次日凌晨三点,八个小时的持续奋战终于换来了好消息——实时监测数据证实,他们构筑的防线成功将油污阻挡在外,大溪河水质始终保持正常,母亲河安然无恙。当这一结果确认的瞬间,所有的疲惫都被守护成功的喜悦取代。

  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期间,陈垠地始终以“勇于担当、执法果敢”的态度面对每一次挑战,成功应对多起突发事件,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家乡的生态安全。

  科技推广

  智慧执法护生态

  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一线,陈垠地不仅理论功底扎实,更是在一次次实战中锤炼出过人的执法本领,成长为一名以“技”护绿的环保执法尖兵。

  2022年,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环境实战大比武拉开帷幕。这场赛事是对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的全面检验,涉及现场处置、技术操作、法律适用等多个环节。陈垠地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这份荣誉,是对他执法能力的高度认可。

  执法办案中,陈垠地将“精准”二字贯穿始终。在办理某水务公司违法案件时,他带领团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历史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精准识别异常数据,同步结合高清视频监控回放和现场勘查,利用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进行多点位筛查,成功锁定企业干扰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的关键证据。该案因取证精准、程序规范,被市生态环境局作为典型案例公布,对同类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作为执法一线的“排头兵”,陈垠地还格外注重现代科技与执法工作的融合。他积极学习和推动无人机巡查、走航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等装备的实战应用,让执法效率大幅提升——借助无人机高空航拍,快速发现隐藏在山林深处的非法排污口;使用多参数气体检测仪,精准定位异味扰民的源头;依托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实现对企业排污情况的24小时“云监管”,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截至目前,他主办的案件中已有7件被生态环境部及重庆市采纳为典型案例,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是他对环保执法事业的坚守与深耕。

  法润人心

  普法宣传扬理念

  陈垠地还是一名环保法治理念的传播者。他跳出传统普法框架,用创新方式让生态环保法治思想走进更多人心里。

  日常工作中,他的普法脚步从未停歇,且格外注重“接地气”。他的办公桌上,《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汇编》摆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以便随时翻阅,他把里面晦涩的法律条文通过“以案释法”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故事。每办完一起典型环保案件,他都会深入剖析案件细节、梳理法律要点,将其制作成通俗生动的普法教材。随后,他带着这些“鲜活教材”走进企业车间、社区活动室,用真实案例向企业负责人、居民讲解环保法律法规,让“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理念真正扎根人心。

  一次特殊的演讲,让他的普法理念有了更生动的表达。在《在党史画卷中绘锦绣河山》的创作与呈现中,他动情发声:“岁月悠长,山河无恙,新时代的生态环保铁军必将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我愿和大家,和千千万万生态环保人一起,在党史画卷中绘锦绣河山!”

  回忆起职业生涯的点点滴滴,他眼里泛着光。翻出以往演讲比赛的照片,里面的他,嘴角轻快上扬,笑容格外灿烂。他身上,有一种向日葵般向阳生长的蓬勃力量。他说,这种力量来自工作中的脚踏实地,也来自身边亲友的励志言行。

  从一名普通队员,成长为大队长、副支队长,以及区人大代表,陈垠地一直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征程上忠诚履职。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