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斗山位于神童镇富民村(原方斗村),因山形酷似方斗而得名。方斗为旧时木质方形量器,该山亦因此得名,其衍生地名“斗山大队”“斗山村”亦源于此。
方斗山地处南川、巴南、綦江三区交界,素有“一脚踏三县”之称。山巅中央为三区交界点,立有一座三界碑,碑身三面分别刻有“南川县”“巴县”“綦江县”字样,各朝所属方向。
山体由“赖巴石”构成,富含煤、铁及石灰岩等矿产。“赖巴石”实为远古海洋鹅卵石沉积,经上亿年前地壳运动中岩浆凝固而成。崖壁上镶嵌的鹅卵石形态各异、姿态万千,虽引人欲采为纪念,然无论手扳或使用弯刀、铁锤,皆难以撬动敲落。
在南川神童、白沙等周边乡镇,远望方斗山,可见其一峰突起,耸入云端,山势雄伟壮观。
方斗山顶建有一座古寨,名为“方斗寨”,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寨子东西宽500余米,南北长约1500米,共设三道寨门。西面隘口的圆拱形寨门门楣上,隶书刻有“方斗山”三字;门洞内拱金石处刻“同治元年仲夏之月吉日穀旦”十二字。门内上下左右门臼尺寸为40厘米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左右门扛洞径约15厘米,足见寨门结构坚固。寨门地势险要,两侧寨墙高5至8米,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