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壳舞俗称蚌壳、蚌壳精、蚌舞、蚌壳灯、戏蚌壳,是一种汉族传统灯舞。
蚌壳舞在南川流传已久,相传为“湖广填四川”时随移民传入南川。尤为上世纪50年代在城乡盛行,往往出现在庆典、婚庆、寿庆等场面。近年,蚌壳舞在南川的一些乡镇呈消失势态,但东城、西城、大观、水江、骑龙、鸣玉等乡镇仍常有蚌壳舞表演,尤以东城肖氏家传蚌壳舞最为精彩。
蚌壳舞的蚌壳用竹篾扎制,外糊彩纸或蒙彩布,四周镶以红色布边。表演时,一少女饰“蚌壳精”藏身于蚌壳中,双手抓住蚌壳作翕张动作,另一人扮渔翁作观蚌、理网、撒网、涉水、摸捞等动作擒捉蚌壳。网打手抱均得不着,蚌壳精扇动蚌壳时而夹住打鱼人的头,时而夹住打鱼人的手脚戏耍,直至蚌精就擒。肖氏蚌壳舞另增添第三个角色作滑稽表演,或者加一哑巴孩童,手舞足蹈地替渔翁帮倒忙;或加一手提破竹篓的老妪,意欲得蚌;或者加一手敲木鱼的“和尚”,状若救苦救难而常与“蚌壳精”调情,表演诙谐幽默,情趣盎然。
蚌壳舞以民间二胡、笛子间奏等吹打乐伴奏,曲牌常为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八板》,但有舞无歌。
水江、大观、西城等地的蚌壳舞表演时,常有一男子扮着鹭鸶,与渔翁、蚌壳一起表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情景,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也因此称为“鹬蚌舞”或“鹬蚌灯”。
资料来源:区文化旅游委、区文化馆(区非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