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桥,位于南川区峰岩乡与民主镇、骑龙镇交汇处的大溪河上,小地名“合口河”。“正阳桥”因大桥竣工,举行踩桥典礼时旭光初出,霞辉正照桥身而得名。
正阳桥于清同治九年(1870)始建,光绪二年(1876)竣工。《正阳桥碑记》载“肇始月,有神降其地,诸君以名请题曰正阳。序值二分,旭光初生,正照桥身,穹谷中乃有此奇境耶!开辟以来,创有此举,神之阳相,理或然矣”。就是说正阳桥竣工踩桥时旭光初出,正照桥身,谷中出现奇景,倡首们以名“正阳”,并请涪陵(今冷水关乡,旧时属涪陵管辖)举人王应元(王应元家住现冷水关乡高峰村月台屋基)题书“正阳桥”。
南川的上百座古桥中,正阳桥素称南川古桥之冠。《正阳桥碑记》载:“桥身高八丈,长四十一丈六尺,宽二丈四尺六寸。”用现代的长度计算,宽7.2米,桥孔跨度中为24.3米,左右为16.1米,桥身全长81.5米。
桥正中靠上游一面的栏板上竖石碑一通,刻“正阳桥”三个大字,楷书遒劲有力,雄风飘逸。据记载“正阳桥”三字和10多块石碑的字均为举人王应元书写。“正阳桥”三字石碑的背面镂空雕刻高2.5米的龙头,口含宝珠,昂首凌空,张牙舞爪,栩栩如生。龙身雕刻于桥身下,龙尾则出于靠下游一面的石栏板后,亦为镂空雕刻,有摆动飘逸之感,婉若游龙穿桥而过,趣味颇佳,真乃匠心独具。桥为三孔石拱桥,桥面铺石板。中孔桥面四角栏板柱上,有雌雄石狮一对,均为镂空雕刻,形象生动,刻工精细。桥两头左右的石柱上雕有南瓜、仙桃、盒装石榴等。
据记载修桥碑刻共有18块,桥被淹前由文物管理部门搬迁到桥头右岸的岩口。现存石碑还有12块,其中11块是修桥碑记,一块是维修庙宇的碑记。12块碑刻大小高宽一致,都是完整石头制成,高2.8米,宽1.4米,厚0.3米。有一块碑刻的是《正阳桥碑记》,一块刻的是倡议人,总监事,总掌墨大师,首募等人姓名。其余是上万捐款者名字。大部分石碑刻的两面。
合口河地势险峻,两岸峭壁千寻,从鸣玉到合口河二十来里的河段,都是在峡谷中穿行,犹如小三峡。从汤盆至合口河一段更为险峻,崖高壁陡,人在崖上行走,无不有一种恐惧之感。河中水势汹涌,巨石累累,怒水冲撞,溅沫十丈。此处是古川黔交通要津,是贵州、南川一带乡民下涪陵、上重庆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通商要道。然而,此处河水湍急,古人虽多次架设木桥或石平桥,但一遇洪水,桥梁冲毁,交通中断,行人苦不堪言,且多有落水丧身者。上千年来,当地老百姓长期盼有一座坚固的路桥。
清同治年间,贡生钱光斗,绅士夏钟山、王广田,建桥大师陈永恩等合谋倡募在合口河处修建一座石拱大桥。
1870年初,钱光斗、夏钟山、王广田等组织募捐,陈永恩、陈永福两兄弟实地勘察设计,并联系石木匠工头10多人四处游说,托钵募捐,走遍方圆数百里,募得铜钱近万缗(一千文钱为一缗,相当于200元人民币)。附近乡民也纷纷自愿捐钱、捐粮、捐树木。同治九年(1870)开始动工。雇请工匠千余人,在工地上安营扎寨,昼夜施工。同治十二年三月,官民踏桥验工,落成庆典。又经两年时间做桥栏、桥面、桥头亭阁,刻碑等装饰工程,至光绪二年三月,历时7个寒暑,总耗资三万余缗,人工上亿个,捐资者近万人。
正阳桥建成后,大大地方便了行人,峡谷堑涧变通途。从此,合口河人流兴旺,物流昌盛。不久,依桥建起了三王庙、观音庙、戏楼、栈房铺面。桥头两岸民房也星罗棋布,自然而然形成了集市。集市半公里,逢一、四、七赶过路场。清末民初,正阳桥一派繁华景象。正阳桥未被水淹没前,桥头还有古老而破旧的寺庙、依崖而建的民房,建桥的18块碑刻高大在桥头巍然屹立。二十世纪末,因下游鱼跳电站筑坝淹没,民房搬迁,破庙已毁,石碑已搬。如今,这些遗址依稀可见。
《正阳桥碑记》载“正阳桥总掌大墨监理工匠募化结缘首人(南邑)陈永恩”。由此可见,陈永恩不但是倡议募资结缘修桥之首,而且还是修建正阳桥的总设计师,总掌墨师,总监理师。
陈永恩,生于1819年,南川鸣玉镇柿子坪人,石匠,技艺超群。父母逝世,他以诚相待弟妹七人,和睦共处从无异言。稍长,随堂兄陈永福致力造桥。建鸣玉靖安桥(又名盐巴桥),为求准水平,以破竹作涧,视水均衡而定。继而又修达济桥、平澜桥,人皆叹服。60岁后,建南川正阳桥和涪陵龙门桥而名声大振。
其后,他又造江北东阳桥,三峡小米溪桥,工成四载而归。返乡后,又改造鸣玉石龙桥和双喜桥,劳不受酬,垫不取偿。终因积劳成疾,于光绪庚寅年(1890)病故,享年七十七岁。
陈永恩一生募资捐款数百金,造桥数十座,功成名就却两袖清风,多处建桥垫金不取,以缗相赠不受。他主持修建的南川正阳桥和涪陵龙门大桥,工程宏伟,工艺精湛,为同型桥梁之冠。正阳桥工程之大,工期之长,桥身之雄,做工之精,构思之妙,耗资之多,是南川桥之最。1983年南川、涪陵两县人民政府分别将正阳桥、龙门大桥定为县级一类文物保护单位。涪陵龙门大桥为长江第一古桥,后列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末,在大溪河上游的鱼跳修一座水电站,汹涌澎湃的大溪河被电站大坝拦腰截断。大溪河上游的南川第一桥——正阳桥从此被淹没水下……枯水季节正阳桥露出水面,阳光照耀三拱如虹,拱立倒影在水中犹如一幅山水画。
资料来源:区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