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融媒讯(特约通讯员 赵忠康)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思政课”在大观镇智慧农业基地开讲。全国劳动模范姜国强以智能温室为课堂,为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暑期三下乡“科萌法盾”宣讲团师生讲述科技兴农的奋斗故事,生动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实践。
“产品品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而政策支持则是核心支撑。”姜国强开宗明义,向宣讲团师生详细讲解智慧农业的创新模式。通过整合发展资金、社会资本与移民资金,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专业团队专注成本管控,实现降本增效。在水肥精准灌溉系统和环境智能调控设备的演示中,师生们沉浸式体验了“数字种菜”的魅力。
“做好产品,打造‘全国优质农产品收购目的地’是我们的核心目标。”姜国强指着中控室内密密麻麻的工作日志说。创业初期,系统误判频发,质疑声不断,团队以“坐冷板凳”的执着,在数据海洋中反复调试优化。他摘下一颗带有追溯码的番茄说:“每个二维码背后,都是团队‘自找苦吃’的坚持。”从区块链溯源到“四化”目标,他将十年创业历程化作鲜活教材。
“扛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任,既要敢闯‘无人区’,更需‘自找苦吃’的韧劲。”他目光坚定地勉励学生,在番茄藤蔓间传递匠心传承的接力棒。学生们触摸着智能设备,感受科技背后的坚守力量。
智慧农业不仅带来技术创新,更惠及民生。姜国强介绍,当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就业”实现双增收,亩均收益超2000元。目前基地产量已突破600吨,正稳步迈向全年2万吨目标。
据了解,这堂“田间思政课”让青年学子深刻感受到劳模精神的力量。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技术攻坚到惠及民生,这场“行走的思政课”让青年学子看见,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正由无数像姜国强这样的奋斗者执笔绘就。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科技之光与青春力量交相辉映,共同书写着农业强国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