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天主堂位于东城街道后街,是一座承载着宗教文化与历史记忆的百年建筑。
南川天主堂坐南朝北,为仿哥特式建筑,前设钟楼,后为经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另有记载称建筑面积540平方米,附属房屋10余间)。
其中,钟楼高4层,28米,素面台基高1.2米,如意踏道6级;经堂面阔14米,进深32米,内有砖柱16根,柱径0.6米,柱高14米,通高16米;其后有经台,呈半圆形,高2米,左右阶梯踏道12级,是天主教徒活动的场所。
天主教传入南川可追溯至1720年,1827年在县城后街设点传教,1864年于杨泗桥设经堂,1903年教堂又迁回城东后街原处,1905年在隆化镇动工修建天主教堂,1913年竣工,建成如今的砖木结构仿哥特式教堂。
作为南川重要的历史遗存,南川天主堂见证了天主教在南川的传播历程,更留下了抗战岁月与解放时期的深刻印记。
1939年10月,日本飞机轰炸南川,教堂屋面及钟楼受损;1942年,日机再次轰炸县城,钟楼顶层和尖顶被炸毁,大门石柱上的机枪扫射弹痕至今清晰可见。钟楼三层墙壁上留存着“抗战必胜 建国必成”七个30余厘米见方的大字,排列巧妙——从右至左分三行立排,中间一行退至第三字单写“必”字,左右两行第三字空缺,共读中间“必”字,笔力刚劲,墨色入墙,彰显了南川人民的抗战决心。
1949年12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进驻南川。刘伯承、邓小平等二野首长从彭水县城出发前往重庆,南川党组织相关同志和天主教刘志柏神父前往迎接,并在圣心堂后院安排住宿。稍后,刘伯承、邓小平等人从后街往南大街、中和街、西街、北街、东街视察,与当地老人交谈,打听韦奚成等共产党员的情况。当他们看到县城被完整保存下来,电厂正常发电、商店照常营业、人民安居乐业,心里非常高兴,称赞南川党组织的工作做得不错。次日,刘伯承、邓小平等二野首长乘车离开南川县城,沿川湘公路前往重庆。
2009年,南川天主堂列入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 邓的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