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进南川 文明当随行
发布时间:2025-07-22 08:56:58 来源:
新闻摘要:

  

  □ 兰平

  当首列高铁稳稳停靠南川北站,南川,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骤然提速,正式嵌入国家高铁网络的经纬。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内,川流不息的人群不仅表达着对便捷交通的向往,也成为检验城市公共空间秩序的“试验场”。

  铁路部门将候车空间开放为市民纳凉休憩地,在钢铁骨架上增添了温情肌理。工作人员耐心指导老人操作智能购票机,专为孩童设置的便民饮水点,这些服务细节不仅体现了服务意识的具象化,更标志着交通枢纽正从“功能容器”向“城市文明接口”转变。这种将公共服务嵌入日常场景的管理智慧,正是“以人为本”治理理念的生动诠释。

  高铁带来的变革远超交通范畴。300公里的时速压缩了地理距离,更深刻影响着南川的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观念。物流企业感受到运输的便利,旅游业看到周末游的巨大潜力,“南川行”成为年轻人的新打卡地……这些变化如同齿轮,推动城市经济迈入“快车道”,悄然改变着人们对时间、空间与效率的认知。

  然而,候车室内也存在不和谐画面:袒胸露背的纳凉者、独占整排座椅的闲聊群体,暴露出文明进阶中的认知裂痕。“我们是服务行业,只能服务群众,不能管理群众”,铁路部门人性化管理背后,折射的是传统熟人社会随意习惯与现代陌生人社会规则之间的冲突。在高铁这样的公共空间,若仍保持在家门口或街边茶馆般的随意态度,说明对公共空间边界与规则的重视尚存不足。化解这一矛盾,既需铁路部门以“刚柔并济”的管理智慧筑牢规则底线,也需每位市民提升文明意识,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高铁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面映照城市文明的镜子:它考验管理部门如何平衡服务质量与秩序维护,也检验市民能否从“本地人”成长为有素质的“现代公民”。随着南川迈入高铁时代,融入主城“半小时经济圈”,“高铁带我们看世界,我们也应让世界看见南川人的素质”。城市发展不仅在于交通便利与经济繁荣,更在于管理智慧、市民素养与公共服务水平。唯有铁路部门做好服务与管理,市民自觉维护公共秩序,这条钢铁动脉才能成为传递文明的纽带。让我们在享受速度的同时,共同建立与现代交通文明相匹配的行为规范。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