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吨冻库“锁”住梅香 骑龙镇以梅为媒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17 08:45:22 来源:
新闻摘要:

  

  □ 记者 刘晓娟

  7月9日,骑龙镇“吃又想”杨梅专业合作社的分拣车间内,工人们正将预冷保鲜后的杨梅打包发往重庆中心城区。“刚从冻库取出来的杨梅,新鲜得像刚从树上摘的!”工人感叹道。

  这座2024年建成的500吨专业冻库,成为破解杨梅保鲜难题的关键。它不仅将杨梅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15天以上,更打开了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冷链破局:

  小梅子闯出新市场

  “以前最怕下雨天,熟透的杨梅烂在地里心疼。”道角村村民李德梅说,“现在摘下来就进冻库,错峰卖到城里,我家2亩杨梅今年卖了一万多元。”

  该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舒贤伟介绍:“过去鲜果扎堆上市,损耗惊人。现在冷链直达川渝,错峰销售、精深加工双轨并行。”通过预冷保鲜技术和覆盖川渝主要城市的冷链物流网络,山间鲜梅得以在48小时内直达都市餐桌。

  冻库还为深加工打开了窗口期。合作社今年开发的酸梅汁,在采摘节期间销售额达3万元,梅果利用率从60%提升至90%以上。依托冻库调节供需,鲜果销售周期拉长,均价同比提升10%~20%。2025年采摘节期间,“吃又想”合作社300亩杨梅园收入突破150万元。

  三产联动:

  梅林里长出“四季财”

  在骑龙镇,杨梅产业已延伸至文旅领域。“第十届杨梅采摘节”期间,万亩杨梅园单日吸引游客超600人次,带动餐饮、民宿收入同比增长40%。

  依托“中国野生古杨梅之乡”的禀赋,该镇构建“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3000多亩野生杨梅成为打卡地,西南最大杨梅育苗基地年出苗量达10万株,“梅林观光+鲜果采摘+科普研学”旅游线路全年运营。

  “吃又想”合作社负责人谢菊平表示:“过去靠天吃饭卖鲜果,现在游客来了能采摘、品酒、喝酸梅汤、买文创产品,一亩地收入实现翻倍。”

  全链升级:

  打造西南杨梅产业高地

  经过15年发展,骑龙镇杨梅从零星种植壮大为“万亩基地”,“骑龙杨梅”已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带动当地果农人均年增收超8000元。

  该镇党委书记周夏表示,下一步将建杨梅产业示范园,推动产学研合作,构建“冷链物流+电商平台+文创IP”立体销售网络,让“梅扬天下”成为乡亲们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从3000亩野生古杨梅群到西南最大育苗基地,从单一鲜果销售到全产业链发展,这座山间小镇正以杨梅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