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融媒讯(见习记者 卢娅玲)7月9日上午9:50,区气象局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我区各地出现大雨、暴雨天气,地质灾害风险增高。如何科学识别风险、有效防灾避险,记者采访了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张旭。
张旭介绍,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垮山)、崩塌(垮岩)、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其中滑坡、崩塌、泥石流是最常见、发生频率最高的三种,多发于山区。我区常见的主要是滑坡和崩塌。”
如何避险自救?张旭讲解了避险要点。遇洪水,向高处转移;若被洪水包围,可利用木板、船只做水上转移。遇泥石流,向与泥石流流向垂直方向的两侧山坡上方跑,到平整安全的高地躲避;切忌在山坡下或树上躲避。遇山体滑坡,向山坡两侧稳定区域逃离,勿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无法逃离则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保护好头部。如遇危险,应第一时间拨打110、119及街道、社区电话求救。
哪些区域需重点防范?张旭指出,当前我区南部金山、头渡、三泉、庆元、大有等乡镇,山高坡陡、陡崖较多,较易发生地质灾害。北部冷水关、骑龙、中桥等乡镇以及中部神童、石莲、南城街道、水江、山王坪等镇街也时有发生。
目前,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张旭解释:“专业监测方面,相关部门组织队伍对隐患点安装设备进行24小时监测。群众防范则需提升防灾意识,留意预警信息,并注意日常巡查,特别是山区居民应巡查自建房房前屋后坡面。”如发现垮塌、地面开裂、冒水、家禽异常等迹象,应立即向两侧避让,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及时报告当地乡镇、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