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河海间读懂文明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08 09:37:51 来源:
新闻摘要:

  

  □ 李欣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精神的基因。五千年文明长卷中,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气韵滋养着神州大地。若以自然万象为喻,文化恰似奔腾不息的江河、巍峨厚重的山岳、浩瀚无垠的沧海,在动静相济中书写着永恒的生命力。

  文化,流淌在河的血脉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承载着民族的记忆,流淌着时代的精神。相传,明朝大将徐达创造的三尺长鼓正是兰州太平鼓舞这一流传了几百年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的源头。历经数百年,承载着大将军带领士兵破城时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攻克城门为百姓带来太平的初衷,而现在太平鼓教育保护实践基地联合多所中小学开设非遗研学课程,使青少年们可以在鼓声中感受千年战阵文化的磅礴力量,让非遗文化蕴含的精神在青年一代的记忆长河中不断传承发扬下去。

  文化,耸立在山的脊梁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24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例证。影片以“打破成见、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现代叙事,对古老神话进行重构,将《周易》八卦、青铜纹样等传统元素巧妙转化为震撼的视觉奇观,最终以超百亿元票房跻身全球影史前列。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创作者对中华文化基因的深刻理解,就像山岳既有巍峨主峰,撑起雄浑气势,又有曲径通幽,蕴含别样风情。文化创新亦是如此,既需牢牢坚守“抗争命运”的精神内核,不偏离文化根脉,又要积极借助科技赋能,为作品注入时代活力,通过引发情感共鸣开辟全新路径,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语境下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持续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文化,涌动在海的怀抱里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中提到,“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文化亦如浩瀚沧海,以兼容并蓄成就其广博,以开放对话焕发新生。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全球热映正体现了这一特质,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幕海报、海外影迷对“中国神话宇宙”的热议,标志着中国文化从“出海”到“入心”的跨越。这种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源于对“和而不同”理念的践行,既以哪吒“逆天改命”的东方哲思引发共鸣,又以国际化的视听语言消弭隔阂,让中华文化如海纳百川,在世界文明交融中激起浪花。

  从黄河长江的文明源流,到五岳昆仑的精神标高,再到四海联通的时代气象,中华文化始终在“守正”与“创新”的辩证中生生不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当以山河之喻明志,让文化长河永葆活力,让精神山岳更加巍峨,让文明之海联通世界,在坚定文化自信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壮丽篇章!

  (作者系石莲镇干部)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