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铁让路 为家乡圆梦
发布时间:2025-07-08 09:35:51 来源:
新闻摘要:

  

  □ 王婷婷

  “高铁飞驰,愿家乡越来越好!”6月27日,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正式通车,南川百姓用质朴的心声传递着对故土发展的深切期许。

  “高铁梦”的实现,凝聚着规划者的前瞻布局、工程师的智慧攻坚与施工人员的昼夜奋战。而在这宏大叙事之外,还有一群人同样书写着不可或缺的篇章——那些曾居住在高铁工程规划区域的原住民。

  他们以故土为支点,用迁徙的抉择与守望的情怀,为家乡的发展轨迹按下了“加速键”,那些关于告别与成全的故事,悄然镌刻在铁轨延伸的方向。

  拆迁动员会

  2020年3月,春光明媚,一则“南川将修建高铁,辖区内房屋和土地可能被征用”的消息在西城街道新桥社区悄然传开。起初,不少居民心存疑虑,议论纷纷:“这该不会是空穴来风吧?”

  不久后,区拆迁办、国土部门及社区工作人员联合组织召开“征地动员会”。当详实的政策文件和清晰的规划蓝图在会上一一展示,居民们终于确信——高铁建设已是板上钉钉。

  “从南川发展大局出发,当时社区涉及的二十多户拆迁居民大多都很配合工作。”新桥社区党委书记李灵勇回忆道,其中有两户居民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是在当地经营占地1000平方米石料加工厂的曾祥华,另一位是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李廷伍。

  “如果不配合,会拖延高铁建设工期”

  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祥华凭借勤劳双手,在辖区内创办砖厂与石料加工厂,逐步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此次高铁建设,他经营的加工厂地块大部分被纳入征地拆迁范围。签字同意意味着能获得相应补偿,但也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成果将难以延续。

  “1000平方米的面积不算小,要是不配合拆迁,我想肯定会影响高铁的整体建设工期。”如今,高铁已然通车运营,65岁的曾祥华回忆起征地拆迁时的情景,脸上洋溢着自豪。他认为,助力高铁早日开通,也是在为地方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边是不舍的老屋,一边是家乡的发展”

  李廷伍家的老房原址,如今已成为高铁轨道的路基。今年是他与家人搬离老家的第五个年头,恰好与渝厦高铁南川段从规划到建成的五年历程重叠。

  李廷伍坦言,当时内心十分矛盾:既盼着房子被征占,又舍不得它被征占。盼,是因为深知高铁开通对地方发展意义重大;舍不得,则是源于对生活了几十年、一草一木都充满眷恋的土地的深情。

  他家的老房子是父母一生辛劳的见证——土房、石头房、砖房依次在这里被推倒后重建,每一个阶段都凝结着父辈的青春汗水。“我父母对老房子的感情更深,听说要搬走的时候,他们都七十多岁了。”李廷伍的眼里透露着些许怅然。

  签完字后,李廷伍一家便开始收拾搬家。他们将仍需使用的家具分多次运进新居,把无法带走的农具送给了周边未搬迁的居民。随后,水电陆续停供。当挖掘机驶入场地,伴随着“轰隆”巨响,老屋被夷为平地。

  “那一刻,老屋为地方建设发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李廷伍说。如今,他开着出租车载着南来北往的乘客时,会推荐家乡的旅游资源,也总会忍不住分享:“那段高铁轨道的下方,曾经就是我的家。”

  李廷伍在老家还种有庄稼,如今偶尔回去时,他总会站在昔日老屋的地基旁驻足凝望,望着铁轨的轮廓,试图从中寻找到旧日家园的痕迹。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