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新农人:踏出一条绿色养殖路
发布时间:2025-04-14 08:50:10 来源:
新闻摘要:

 

  □ 记者 王婷婷

  4月10日,踏入大观镇石桥村的大山坡农场,海拔800米左右的杉树林中鸡鸣声此起彼伏。鸡仔们成群结队,或悠然踱步,或低头觅食。一旦察觉有人靠近,它们便扑腾着油亮的翅膀,四散开来,场面热闹极了。

  “我们养殖的五黑鸡抗病能力强,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林下空地散养模式给予鸡仔们广阔的活动空间,这种模式下产出的鸡肉,契合了当下人们追求的生态、绿色、健康饮食理念。”在鸡群里,农场负责人李孝军一边手持白菜与玉米投喂鸡群,一边介绍着自家的“宝贝鸡娃”。

  绿色不仅体现在养殖模式上,也体现在住宿和饮食方面。走进鸡棚,闻不到一丝难闻的气味。李孝军介绍,这得益于地上铺设的发酵床,它由锯末和糠壳混合而成,能够有效分解鸡的粪便。这些鸡仔日常以玉米为主食,同时搭配南瓜、白菜等应季蔬菜,还会啄食鲜嫩牧草,吃得绿色又健康。

  锚定绿色养殖黄金赛道

  “早晚都要回来的!”两年前,33岁的李孝军怀着浓浓的乡土情怀,结束了长达十余年漂泊在外的务工生涯,毅然返乡创业。在大观镇,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乡村旅游亦蒸蒸日上。李孝军面对这些机遇,思索着该投身哪条赛道开启自己的全新事业。

  “消费者就认正宗、绿色的土鸡土货。”凭借多年积累的生活经验,李孝军敏锐地捕捉到市场需求,最终锁定了一条布满荆棘却又充满希望的赛道——绿色养殖。于是,他流转100亩山地,马不停蹄地修通进山道路,搭建起坚固的鸡舍。

  缺技术、缺销路是李孝军创业路上的颗颗绊脚石。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一个个困境,他凭借生活中积累的智慧逐一应变。创业初期,为攻克养殖技术难题,李孝军翻阅了大量书籍,还向当地有经验的养殖户虚心请教。鸡仔生长到半年左右,进入产蛋期,他又开始琢磨如何打开销路。等鸡仔长到10个月大,陆续进入售卖阶段,他又思考起怎样把产品包装好,以便邮寄给远方的客人。

  “目前我们农场养了3000多只鸡。每1000只鸡单日产蛋量可达400个左右。由于鸡蛋个头大小有别,再加上市场波动,鸡蛋价格在每公斤30至36元之间浮动。待到下半年这批鸡仔就能出栏了,每只可卖到120元左右。”李孝军说,他对绿色养殖充满信心。

  政府搭台铺就创业“高速路”

  李孝军的信心,一方面源于该业态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他自身敢想敢干的决心;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大观镇政府对创业者的悉心支持。李孝军告诉记者,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一系列资料审批,政府工作人员主动对接,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参考建议,大大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开展。此外,当地政府还积极助力产品宣传,为绿色养殖添砖加瓦。

  去年,大观镇政府还举办了“新农人·新大观”引才引智系列活动,邀请大观籍在外知名人士代表、大观“新农人”代表,以及有意向在大观投资发展的成功人士参加。李孝军在活动期间结识了众多当地创业者,其中有民宿经营者,也有蔬菜种植大户。在这个创业者圈子里,大家能够互通消息、共享资源。

  李孝军的土鸡、土鸡蛋目前主要通过线下零售的方式销售,同时也兼顾社区团购业务。为了建立起固定的销售渠道并树立良好口碑,后续他计划在大观集镇及南川城区设立“大山坡农场”品牌销售点,以此满足顾客的长期需求。李孝军表示:“我们还会探索与当地民宿业主及蔬菜种植户的合作模式,委托他们帮忙代销,或者参与线上销售,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一件事,要么不做,既然做了就要做好。”李孝军坦言,绿色养殖既是他的创业初衷,也是他的情怀所在。在他看来,只要把产品做好,受到顾客青睐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