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有一支由12位专业人才组成的中药材品种选育与开发利用创新团队,团队中女性成员占比高达75%,堪称中药材科研领域的“铿锵玫瑰”。
团队成员专注科研,紧密团结协作,始终奋战在中药材资源保护、良种选育、中药材产品研发等工作一线。他们积极探索并全力攻关制约中药材资源、品种、质量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为助推中药材产业实现健康、绿色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深耕科研
助力珍稀药用植物保护与良种选育
团队秉持老一辈“药植人”的“老黄牛”精神,专注珍稀药用植物保护与良种选育研究。在大农业范畴的中药材种植业中,成员们不惧艰苦,时常风里来雨里去,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楷模,潜心研究药草。他们不远万里奔赴生境地,观察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探索繁殖与保护方法。经千百次观察与实验,攻克八角莲、白及、杜鹃兰等珍稀药用植物繁殖难题,保护野生资源。
同时,帮扶种植企业与药农创新技术,高效繁育种苗,创造可观经济效益。在良种选育方面,团队成员与药农顶着烈日开展田间试验,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与绿色种植技术,从外观到遗传特性及药材质量进行大量科学试验与数据分析,历经数年筛选出重庆优良品种8个,包括栀子3个、金钱草3个、百合1个(获国家授权)、灵芝1个,并示范应用,产生良好社会与经济效益。
创新培养
推动团队科研能力稳步提升
团队在学术委员引领下,采用“老带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品种和兴趣为导向,划分“资源研究小组”“灵芝小组”“百合小组”“金钱草小组”“栀子小组”“大健康产品研发小组”等,各小组协作交流,共同发展。
团队深入中药材生产实践,挖掘问题。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技术创新与成果凝练上兢兢业业,近年来发布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4项、企业标准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三高论文13篇),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三等奖4项)及多项厅局级奖项。
加速转化
促进科研成果创造社会价值
团队高度重视成果转化与应用,成果显著。首先,解决八角莲、白及、杜鹃兰、荷叶铁线蕨等珍稀药材繁育关键技术,保护野生资源,协同企业和农户建立白及种植超1000亩、杜鹃兰种苗基地超30亩,繁殖八角莲、荷叶铁线蕨20万苗。向地方政府与企业推广“山慈菇(杜鹃兰)野生变家种技术”“白及组培快繁育苗技术”等,新增产值上千万元。
其次,选育的灵芝、百合、栀子、金钱草新品种及绿色种植技术在重庆、四川等地应用,实现中药材提质增效,“新品种灵芝林下生态种植技术”“天麻有性繁殖及高效栽培技术”等成果效益突出。再者,加速中药材健康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帮扶科技型企业,促进技术更新。
同时,团队中有7人(女性5人)在2023~2024年被选为重庆市科技特派员。他们分别深入忠县、酉阳、南川、大足等区县,开展中药材种苗繁育、良种选育与示范应用、中药材加工及相关产品研发等工作,有力地助推了当地的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