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多维度构建“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打造人才“强磁场” 汇聚发展“源动力”
发布时间:2025-03-04 09:38:56 来源:
新闻摘要:

  

  □ 记者 邓的

  2024年,隆化职中党委书记、正高级讲师张健和重庆曼雨如初餐饮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蒋能获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实现我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零”的突破。这一闪耀的成绩,正是我区人才工作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以“才涌向南·海纳百川”人才集聚工程为抓手,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个维度持续发力,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构建起“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精细举措

  点燃用才热情

  2024年12月26日,我区召开人才迎新座谈会,金山英才、青年人才代表围绕当前作用发挥情况、下一步工作思路、对我区建设渝东生态新城和人才工作的相关建议等作交流分享。

  近年来,我区坚持高位谋划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新时代南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事业中来——印发了《南川区人才工作书记项目管理办法》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清单,由区委书记亲自领衔主抓“才涌向南·海纳百川”人才集聚工程,通过数智化平台建设和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人才工作提质增效。各部门、镇街“一把手”主动领办重点项目,包括“首席质量官”“双百教育领航人才”“星驰金山新时代南商”等,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通过高位推动,我区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路径,确保人才政策落地见效。

  为精准服务人才需求,我区打造了数智化人才信息平台,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分类录入农村实用人才数据12954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依托乡情联络平台,征集297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入库,发送回引政策短信1000余条,鼓励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创新。此外,我区积极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依托市级平台完善留学回国人员信息,助力灏天生态农业获评市级计划一等奖,展现了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显著成效。

  我区创新构建“以贡献论英才”的人才评价体系,下放评价权限至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畅通优秀人才行业举荐、特殊人才直接认定等渠道,并建立动态评估准入与退出机制,确保人才评价科学公正。在事业单位公招中,推行分类考试大纲、面试考官异地派遣、男女搭配等举措,进一步提高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我区通过高位推动、数智赋能和差异化考核,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工作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多元布局

  拓宽引才之路

  2024年9月20日,“双城互动·就业同行”“一职等你”项目带岗直播活动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展示中心开启,提供了涵盖新能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的就业岗位595个,其中我区5家企业提供了547个岗位,都江堰市3家企业提供了48个岗位。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这种不受空间和地域限制的数字化招聘方式拉近了企业与求职者的距离,是南川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求贤若渴”的缩影。

  近年来,我区整合了考核招聘、公开遴选、专场招聘、猎头招聘、带岗直播、高校直聘、公益性岗位开发、志愿者招募、定向公招等多种渠道,齐头并进,致力于做大人才蓄水池。同时,着力打造“菁英引才”“一职等你”“金山青才”等具有影响力的引才IP,为吸引人才搭建特色化平台。

  不仅如此,在引才方式上,我区探索出“订单式+清单式+组单式”的创新引才模式,广泛汇集急需紧缺人才订单、产业人才清单以及企事业岗位组单,并在市内外15所高校、30余家人力资源机构设立的引才引智工作站进行发布,拓宽信息传播范围。还联合川渝、珠海、道真、武隆等地积极开展跨区域引才活动,已累计举办16场,促进人才的跨区域流动与交流。此外,还将招聘会灵活地开到乡镇、园区、景区、商圈、社区、小区,累计举办130场,进一步贴近人才需求端。同时,与都江堰、汶川等地实现招聘岗位信息共享,共发布用人单位219家4291条岗位信息,实现资源互通,扩大人才吸纳范围。

  针对高级人才,我区畅通了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培养、科技创新智库聘请、专家服务基层、项目合作开发、基地合作研发等渠道,以柔性方式引进科技人才、退休双高人才共计189名,并特聘17名“助力南川高质量发展专家”,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资源。依托区内优质康养资源,打造“黎香盛情”“乐在乐村”候鸟工作站,吸引候鸟式人才开展义诊、支教、技能竞赛等活动,为地方发展注入活力。此外,推动涪陵页岩气田、睿宇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设立人才飞地,并为人才发放“免费畅游卡”,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吸引各方人才助力南川高质量发展。我区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全方位、多层次地构建起人才引入的良好生态,为区域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平台深耕

  厚植育才根基

  2月17日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但隆化职中教师石鹏早已投入工作当中,今年一月他带领工作室获得了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目前正在备战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第三届全国电子企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人工智能训练师S(人机交互方向)获职工组优秀教练、第三届全国电子企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物联网安装调试员优秀裁判……指导学生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电子与信息赛道银奖、第二届全国电子企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创新方向)二等奖、第三届全国电子企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电气设备安装工(数字孪生应用技术方向)学生组一等奖……2023年石鹏牵头成立了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24年获批为市级,专注于无线电装接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室。工作室配备了先进的无线电装接设备和专业工具,可开展无线电装接技术的实践教学、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同时具备交流、展示、培训、研发功能,是推动无线电装接工艺发展、技术传承与创新的平台。

  工作室现有成员11人,其中包括1名全国技术能手、4名高级技师(含2名全市技术能手)、6名技师。团队成员经验丰富、技术精湛,能够处理复杂的无线电装接任务,并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成员参加多项国家级和市级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市级奖项20余项,积极参与各类大赛担任裁判10余次;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10余项、市级30余项。在技术研究方面也有突出贡献,已在行业内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取得多项技术创新与专利。

  近年来,我区积极作为,深耕平台建设,从产才融合、赛会熔炼、校企合作等多维度发力,不断积蓄人才培育的“厚度”,为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产才融合方面,我区紧紧围绕区内“332”产业集群、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文旅178环线等重点产业,成功创建多个国家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医药产业专家服务基地等重要平台,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有力促进了产教协同、产才融合。

  赛会熔炼上,举办全区技能大赛,组织培训机构技能比武,发动人才参加全国各类赛会,提供全方位服务,以竞促技、以赛促学,提升了人才技能水平。

  校企合作领域,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深度,创新开发特色工种,培育专业工种,开展学历提升行动,订单式培育专业人才,有效匹配了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

  目前,我区已成功创建多个重要平台,包括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中医药产业专家服务基地、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各1个,市级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和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各2个。同时,人才成果丰硕,有2名人才获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新增见习基地21家,与博西家电、博赛、格力等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77个。

  优化服务

  提升留才温度

  去年,我区首批城区人才公寓在南城街道清桥社区城投·云溪悦府正式交付。100余位青年人才现场签订租赁合同,领取了“回家”钥匙。公寓装修现代简约,配备齐全家具家电,真正实现“拎包入住”。

  “一进门,敞亮的房间让我倍感惊喜,仿佛有了家的感觉。”区林业局工程师何丹是首批入住者之一,她选择了两室一厅的户型,方便家人节假日探望。28岁的杨庆通过“英才计划”入职区应急管理局,他表示:“入住人才公寓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还让我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仿佛重回校园宿舍,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

  此次交付的人才公寓共有232套住宅,首批入住64套,其中38套匹配给企业,26套匹配给个人。房源包括两室一厅和三室一厅等多种户型,均采用绿色环保无醛装修。

  人才公寓是为来南川工作的优秀人才提供的周转性住房,申请方式包括个人申请和企业匹配。近年来,我区启动“人才安家、企业安居”工程,打造6个高质量人才集聚小区,建成1401套人才公寓,提供云上专员服务,设立“企呼我为”诉求窗口,推行创业担保贷款秒批、职称评审一网通办等便捷服务。去年,我区兑现各类人才补贴2503万元,助力人才在南川成就事业。

  安居,是人才扎根一座城市的港湾。我区通过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措施和创新创业奖励机制,持续增强人才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