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晓娟
漫步在东城街道,入目皆是整洁与美好。平坦的道路旁绿植摇曳,整洁的居民楼在阳光里散发温馨气息,湛蓝天空下居民悠然自得。
2024年,东城街道火力全开,为居民打造美好家园。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天空愈发湛蓝;黑臭水体消失,城乡环境整洁有序。这一系列行动,让居民的幸福触手可及。
老旧小区改造幸福“升级”
走进灌坝社区焕然一新的林产公司家属院,崭新的杏白色居民楼外立面、平整宽阔的道路令人眼前一亮。沥青路面泛着光泽,车辆有序停放。“以前这儿坑洼不平,晚上走路都得小心,现在可好了,散步都更舒心。”居民兰明胜笑着说,脸上洋溢着满足。
小区中央如今变成了漂亮的休闲广场,居民们在健身器材区一边锻炼,一边唠着家常。居民田茂新感慨道:“现在生活可丰富了,没事就来广场和邻居们聊聊天、锻炼锻炼身体,日子越来越有滋味。”
在小区一角,还新增了垃圾分类投放点。醒目的标识、干净整洁的垃圾桶,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2024年,东城街道全力推进兴荣大厦片区、北街农贸市场片区、花果小区二期等13个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提升项目。在皂桷井等14个小区新建或升级改造垃圾分类投放点17个,在东街花园小区安装智能垃圾厢房1个,配置分类投放亭2个,安设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展示柜1个,全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先锋街道创建,着力提升城市“颜值”,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多管齐下共筑蓝天防线
2024年夏季的一天午后,东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员在巡查时,发现北郊社区田地里浓烟滚滚。队员们迅速奔赴现场,只见村民韦某某在禁止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依照《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执法人员对韦某某作出罚款现金人民币600元的行政罚款,当事人作出书面保证,承诺今后不再违规焚烧秸秆。
这一案例推动东城街道全面升级大气治理工作。在组织领导层面,街道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治气”攻坚工作专班,建立“社区、组、网格”纵向到底的露天焚烧管控网格,组建20余人的常态化巡逻管控队伍,形成高效治理网络。
同时,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露天禁烧、禁止油烟直排,将禁烧责任压细压实,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执法检查,对违规焚烧行为,严格依法处罚,绝不姑息,并有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组织社区与企业业主收购农作物秸秆320余吨,应用秸秆还田技术6000亩,投入资金5万元研发秸秆无烟焚烧设备,全力守护蓝天。
如今,东城街道的天空愈发湛蓝。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远雯表示:“大气治理是长期工程,我们将继续努力,守护好这片蓝天,为居民创造更优质的生活环境。”
重拳出击城乡环境换新颜
在北郊社区,曾经散发着阵阵恶臭的黑臭水体,是周边居民多年的困扰。“没有污水管网,生活污水乱流,夏天蚊虫多,路过这儿,那味道熏得人直皱眉,窗户都不敢开。”居民刘雪鸿无奈地回忆道。
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2024年,东城街道全力治理北郊社区段黑臭水体,组织专业施工团队,对河道进行全面清淤,修建沟带路,同时,铺设污水管网,将生活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从源头上杜绝污水直排入河现象。
如今,经过治理后的河道逐渐恢复清澈,河水潺潺流淌,曾经避之不及的臭水沟,如今成了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2024年,东城街道进一步加大对辖区环境的整治力度,聘请保洁员对辖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非物管小区共计69.1万平方米区域进行清扫,实现了清扫保洁全覆盖,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庄清洁行动、整治城乡接合部公路边沟等,着力提升城市“颜值”,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背街小巷里,长期堆积的杂物被一一清理;城乡接合部的垃圾也被彻底清运,曾经杂乱无章的区域变得整洁有序;在非物管小区,楼道里的小广告、楼梯间的杂物被清理干净;各村设置了专门的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了足够的垃圾桶,并安排专人定期清运。同时,通过宣传标语、广播等形式,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下一步,东城街道将建立健全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治理成果,让城乡环境更加美丽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