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婷婷
熊首钰,22岁,水江镇人,现任重庆建筑技师学院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实训教师。
2024年9月,他因斩获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而被媒体广泛关注,诸如“‘抹灰’抹出个世赛冠军!”“南川农村小伙抹灰‘抹’到世界‘天花板’”等报道络绎不绝。
殊不知,在“登顶”世界舞台之前,他曾是一名叛逆少年。
从“辍学少年”到“有为青年”,坎坷与荣光并存,他的逆袭之路告诉我们:成功,不止一种可能。
5年准备,登上世界舞台
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是通过涂料、装饰材料等,特别是抹灰技术的运用,对房屋建筑进行修建、改善和整修的竞赛项目。选手需要展示金属框架建造、石膏板安装技术,以及隔音、隔热、防火、抹灰、装饰线条制作与安装和艺术创意等技术的运用。
站上世界技能大赛领奖台,对熊首钰来说,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所谓意料之外,即他在比赛现场遇到了“板材比平时用的重、参赛工具与平时用的有差别、创意板块熊猫耳朵塌陷”等系列棘手问题,于他而言是心态和技术的双重考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5年多时间的漫长苦练和比赛经验的广泛累积,成了他战胜重重困境的十足底气。
备赛期间,他为了拉好一根线条,练习到凌晨2点;为了搭建平整完美的墙体,练到右手臂比左手臂粗壮;为了熟悉比赛规则,用4页纸记录世赛注意事项,对大赛要求的近150种设施、20种材料谙熟于心。他每天沉浸于图纸分析、物料计算切割、轻钢龙骨结构搭建和抹灰涂饰,心无旁骛。
五年,他经历了默默无闻的平淡期,也饱尝过比赛失利的郁郁寡欢,甚至有过中途放弃,但他最终都坚持了下来,并赢得专属于自己的高光一刻。
2次选择,改变人生方向
“读书改变命运”是大多数人对成功的定义,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高一时,正处于“叛逆期”的他意识到自己不喜欢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听课,于是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他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在街上发传单、到餐厅打杂、去工地搬砖,有时候连一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只能在网吧凑合过夜。
现实给了他一记重拳,尝了些许苦头的他,还是想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经商量,父母决定把他送到重庆建筑技师学院学习建筑施工专业,目的是培养他的一技之长,考取建筑施工证后便于找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在建筑施工专业待了3个月,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并未激发他的学习热情。一次机缘巧合,学校举办的技能宣传周活动让他首次接触到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
“这个就像搭积木,很神奇。”活泼好动的熊首钰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他瞒着父母做了改变人生走向的第二个选择:放弃原课程,转到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学习。
技术跟不上就主动向教练请教,缺乏经验就和往届参赛选手沟通,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他有想法,也有行动力。“纸包不住火”,起初父母并不理解他的擅作主张,经过一次次与父母的悉心交流,加之在比赛中屡获奖项,他当初的“一意孤行”赢得了家人的支持,而他也一步步坚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采访当天,熊首钰向记者演示了抹灰与隔墙技能操作,各种器械在他手里游刃有余,度量、切割、涂抹,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
他身上有青春的力量,也有少不更事的青涩,22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面对“年少成名”,他说,人生就是起起落落坎坎坷坷;面对身份转换,他说,还有很多新技能要学,比如“当好一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