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直:南川常压页岩气田的争“气”人
发布时间:2025-02-08 10:10:06 来源:
新闻摘要:

  

44444444444444444

  杨修直在例行检查设备。受访者供图

  □ 记者 黎明

  作为国内首个常压页岩气田,南川页岩气田年产气量超过15亿立方米,是川气东送的重要气源地之一,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清洁能源。这一切都离不开杨修直和同事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杨修直是中石化重庆页岩气有限公司页岩气采气班(站)班(站)长,他管理的页岩井分布在我区水江、南平、东城街道以及万盛和贵州道真,总面积461平方公里。每天,他都要在汽车上度过上百公里的路程,步行超过15000步,确保每一个气井和管线都正常运行。

  接受挑战,提升气井开采效率

  杨修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学的专业是石油工程,2018年到南川后才开始接触页岩气开采。

  “原来搞常规油开采,所学知识跟这个完全不搭调,只有通过摸索和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新的工作。”杨修直说,涪陵片区的页岩气开采是高压开采,而南川这边是常压开采,他深知页岩气开采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因此不断钻研技术,提升开采效率。

  “页岩气是高压高爆的,平均4至5帕的压力,工作现场的安全压力非常大。”杨修直介绍道。他所管辖的225口气井和200多公里的输气管线,每个月他至少要走一遍。

  泡排是延长气井自喷期的有效手段,杨修直和同伴们通过明确积液流态与泡排介入时机的关系,提升了泡排措施的有效性。他们明确加入起泡剂的最佳时机,有效降低井筒中流体密度,增强气体携液能力,使常压页岩气井自喷采气期延长1至3年。

  有的井依靠压缩机增压生产,由于地面压缩机进气压力有限,需要实施气举措施才能恢复气井压力。为此,杨修直和同事们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每天往返井场录取、分析生产数据,探索适合低压生产现状的增压橇,确保气井平稳生产。

  科技创新,书写能源保供新篇章

  近年来,杨修直和同事们一起,研究出“泡排+放喷”的排水采气新模式,为低产井正常生产提供合适的动力。针对常压页岩气井生产不规律的特点,他“用情”制定“一井一策”,针对每口气井分类定级制定措施900余项,累计增产约9000万立方米,产生经济效益1.35亿元。随着气田规模的逐渐扩大,他“用力”推动“中心站+无人值守”模式的气田信息化建设,在人员不增的情况下,管理年产量从4.8亿立方米增长到目前的19亿立方米,实现气田建成“百人管理十亿立方米”模式。

  从事采气的6年里,他秉承安全环保生产理念,带领团队实现连续6年安全环保零事故,生产的页岩气通过川气东送管线,为重庆及长江中下游80多个大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他还勇于创新,2021年,杨修直和伙伴们发明了“一种常压页岩气开发用泡沫排水起泡剂及其制备方法”,提高了产气量,并获得专利。近年来,他获得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先后获得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中石化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一等奖及产能建设二等奖等荣誉。

  如今,杨修直所在的站区正在开采难度更大的煤层气。煤层气是煤矿中夹带的气体,开采难度更大,但杨修直表示:“煤层气更要开采,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目前已有100多口煤层气井,他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开采效率。

  家庭支持,是他坚强的后盾

  “家人一直是我坚强的后盾,给予我无尽的支持和鼓励。”杨修直说。

  2021年春节前夕,远在吉林的父母和远在江苏的妻子来到南川,一家五口在东胜站区团圆。这是杨修直工作多年来难得的一次家庭团聚。他感慨地说:“大部分春节我都是在野外井队上度过,这次妻子主动提出要带着父母和孩子来重庆陪我过年,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他说,家人在站区过年,看着他们洗菜、包饺子,自己的小家庭逐渐融入班站的大家庭,心里格外温暖。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虽然聚少离多,但杨修直和妻子郭倩都深知彼此的重要性。

  杨修直的儿子刚上小学2年级,由于聚少离多,儿子和他有些生分,特别是视频辅导作业的时候。他坦言,自己常年在外,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管理者,为了冬季保供、为了采气班(站)同事们可以放心回家团聚,他必须坚守在岗位上。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