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向和同事在测量接触网和铁轨间的高度。记者 唐湛 摄
□ 记者 唐湛
春节假期,万家团圆,但还有一些人依旧坚守在工作一线。在渝厦高铁重庆段建设现场,就有这么一群人,用脚步默默守护着高铁“大动脉”的安全。
1月26日,在渝厦高铁重庆段木凉隧道沿线,虽然该段主体工程大部分已完成,但在铁道上还是能看到接触网工的身影。铁路上面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电网线路就是接触网,它们是给列车供电的,是高铁运行的“大动脉”,而接触网工就是和这些电网打交道。
1998年出生的王向是中铁电气化局接触网第二作业队的技术员,这段时间,他和同事们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测量接触网和铁轨间的高度,如果发现有误差就立即调整。
“接触网和铁轨的设计高度是5.3米,允许误差是正负5毫米,但我们一般控制在2到3毫米之间。”王向说。中铁电气化局接触网第二作业队队长贾洪林告诉我们,“如果这个高度不精准的话,会影响以后列车运行时的供网关系和稳定性。”
精确到毫米的检测需要接触网工人们时刻保持十二分的仔细,现在铁轨处于调试阶段,只要铁轨有一点小变化,王向和同事们就要重新测量,确保铁轨和接触网的高度始终保持一致,所以这样的测量并不只有一次,而是随时都在进行,这也是对脚力的一种考验。王向说,他们每天一走就是七八个小时,他的最高纪录是一个上午走了20多公里路。“那个上午就来来回回一直检测,一直在走,根本没时间停。”
“我负责的管段左右线加在一起共140公里,每一处这样的点都需要人工来回地测,所以工作量比较大。”贾洪林说。
王向的老家在陕西延安,因为春节期间现场必须有人留守,队里只能调班休假,为了让其他更远的工友回家,他选择了留下来。“你调整了,别人也回不去,别人也想回家,家里都有父母呢。”王向说。
中午十二点,单位食堂送来了盒饭,因为一上铁道就不知道要走到哪里,所以为了方便和节约时间,王向和同事们的午饭都是这样在现场简单对付几口。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四川的、甘肃的、东北的,这个春节假期,他们都留守岗位。作业队施工员冯智洋说:“我们一直要工作到2月底,要等后面调休的队伍回来后才能休息。”
虽说条件比较艰苦,但说起自己的这份工作,腼腆的王向却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其实我很自豪,以后别人乘坐渝厦高铁,我就会对他说,这条路我修过、参与过,就感觉得劲儿!”
“我们这个工点有180人在岗,要求是春节不停工、现场不打烊,按照工作计划如期推进,确保项目能够保质保量完成。”贾洪林说。
吃完午饭,大家又走上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铁道。路虽远,行则将至。正是他们这样一步步的守护,才换来了今后高铁安稳地疾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