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郑亚琳:“碎碎念”里守护“舌尖安全”
发布时间:2025-01-26 09:09:48 来源:
新闻摘要:

  

  □ 记者 王莹

  “我今天是来检查你们的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马上要过年了,人来人往多了,不要大意……”

  1月22日,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郑亚琳一进餐饮店铺,就娴熟地操作起来。这是她年前最后一次集中对辖区内的商户进行上门检查。看卫生可不只是用眼睛,还得拿上一张干净的纸巾,对着桌子随机擦拭。“嗯,还不错,干净。”她边说边往厨房走。

  “你们三个还是把口罩戴起了的,那几个没戴就不行。”

  “对头,垃圾桶盖子就是要这样盖倒。”

  “这些是新鲜货,你们进货要坚持到正规渠道进哟。”

  “这些是什么时候做的,不能有腐烂的。”

  ……

  进入厨房后,郑亚琳就开启了“碎碎念”模式,对后厨各个角落、各种菜品都过了一遍。嘴里念着要说的内容,眼睛却是四处“扫荡”挑着问题,就像检查着孩子在家做的卫生。还没等工作人员反应,下个问题就抛出,好在,餐馆各项检查项目都达标。“其实来检查一次,我们就踏实一次。”餐饮店铺工作人员开心地说道,“检查合格了就说明我们做得到位,大家就晓得我们质量过关,来吃的顾客就更多。”

  走出餐馆门,郑亚琳就迈进了旁边的药店。

  “妹儿,在做哪样,我又来检查一下。”郑亚琳边往里走边指向旁边的感冒药。“妹儿,这个药品的进货台账看一下。”

  每进一个店,大家都熟悉地和郑亚琳打着招呼,每半年一次的检查,在郑亚琳这里基本是每个月就会去一趟。5年下来,她所服务的水江镇大龙社区的53家店店员都对她很熟悉。可混熟了并不代表管理可以“放水”,该指出的问题还是一个不落。

  “台账没得问题,但是这个保健食品不得代替药品销售和使用的温馨提醒不对哟,这个字太小了,要整改,字弄大点,顾客一进来就看得出。”郑亚琳亲切地说着。“要得,马上就去做一个大的牌子。”店员也很和气地回应着。

  水江镇涉及食品药品的市场主体共615家,由17个协管员按照区域划分进行协管。郑亚琳所协管的店铺最多,要想全部走完,基本得花上一周的时间。每次进店最短十多分钟,最长一个多小时。正打算前往下一家店铺时,一个居民打来的电话让郑亚琳赶紧“转场”。“有居民反映有人办宴席,我要马上过去一趟。”郑亚琳边说边加快步伐,“有宴席就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在‘无事酒’没得了,基本就是红白事,今天是一起白事,必须过去检查宴席卫生。”

  “锅炉的压力要控制。”

  “这个菜品要煮熟煮透,安全第一,卫生第一。”

  “这个菜不要放这里,放桌面上去……”

  刚走进宴席餐堂,郑亚琳就对着老板不停叮嘱。

  “协管员首先发挥的就是哨点作用,他们能够延伸到村社、院坝这一级,更便于我们掌握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水江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宋贵红介绍:“比如说农村的家宴、宴席这些,我们不可能实时去监管他们,但是协管员就能掌握相关的动态,去现场提醒举办者和承办者,然后落实相关的注意事项。”

  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一般都是当地的村社干部,在我区共有244个像郑亚琳这样的协管员,因为“底数”清、人脉熟,所以在食品药品监管中弥补了市场监管员的监管漏洞,消除了监管盲区,充分发挥着“眼线耳目”的作用。每年当地政府都会对协管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由市场监管所结合协管员平时履职情况进行考核打分,考核不合格的将解除聘用,重新选聘。

  “我觉得这项工作做起还是很开心,虽然有点压力,但做任何事情都有压力,都要冒风险,作为一个协管员,我要尽职尽责地把它做好。”郑亚琳说,这责任和压力的背后,就是要多跑跑、多念念,让商户紧绷安全弦,让消费者吃得安心、买得放心。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