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聚共识 奋勇争先谋发展
市两会南川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助发展
南川融媒讯(记者 盛余多)自1月18日起,重庆进入2025年“两会时间”。连日来,南川代表团代表和住南市政协委员从产业升级、项目建设、现代农业、旅游康养、基础设施,到全面深化改革、民生福祉改善,用一条条鲜活的意见和建议汇聚成市两会上的南川好声音,努力当好市委、市政府决策的“智囊团”,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凝聚智慧与力量。
加快广涪柳铁路建设
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提速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南川而言,这既是使命,也是机遇。”市人大代表汪晓宇说。
南川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南向重要物流节点,目前已经形成“3横3纵3联”高速公路网,渝厦高铁重庆段也将在今年建成投用。但在货运铁路方面,还缺乏一条大容量、高效率的国家干线货运铁路,成为制约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
汪晓宇说,南川已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众多企业对物料流转有较高的物流需求,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年物流量达2600万吨以上。广涪柳铁路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南川的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推进南川区域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促进长距离大宗物资“公转铁”,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助力南川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城市。广涪柳铁路还能进一步加强重庆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南、黔北地区的经济联系与人员往来,促进区域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因此,汪晓宇提出了《关于加快广涪柳铁路建设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希望将广涪柳铁路纳入国家铁路近期发展规划、国铁集团建设项目年度计划,采用经由南川并直接向南延伸线路进入贵州境内的规划设计方案,填补南川至渝东南、黔北地区铁路网的空白,推动“线形好、路线优、通道更便捷”的南向出海货运大通道建成,更好地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展。
积极推动园区扩区 助力工业经济发展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这给南川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发展思路增添了信心、坚定了决心。”市人大代表宋东斌说。
南川工业园区水江化工产业园是8个市级化工产业园区之一,已入驻工业企业57家,预计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5.6亿元,同比增长3%。但是,随着园区持续开发建设和新招商项目不断入驻,已批准的化工园区用地指标渐趋紧张,剩余面积难以满足当前及未来项目布局需求。
“南川工业要发展壮大,园区扩容势在必行。”宋东斌说,此次两会他带来了《关于支持南川工业园区水江化工产业园扩区的建议》,希望市级部门加大对水江化工产业园拓区所需各类规划修编、基础设施完善提级等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南川区尽快完成拓区审批工作;推动瑞科生物航空燃料及润滑油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一批在谈化工项目尽快签约落地。
完善老年助餐政策体系 助力银发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助餐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老年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市政协委员刘文明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发展银发经济,为该项工作提供了遵循和行动指南。
刘文明说,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1500余个,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老年助餐服务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仍存在支持政策不完善、规范化程度不够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为此,刘文明提出了《关于完善老年助餐政策体系助力银发经济的建议》,建议强化政策支撑,保障持续发展。如,设立老年人助餐服务专项基金,整合财政拨款、福彩公益金等政府资金,为助餐服务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设立基金等方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对参与助餐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给予税收减免、贷款融资等激励措施。
刘文明建议,要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服务安全。如,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对食品采购、加工、储存、配送等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食品原材料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制定老年助餐服务质量量化评估标准,定期对助餐服务机构进行考核评估,对不达标的助餐服务机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服务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