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显担当,广袤乡间书华章
发布时间:2024-12-24 15:41:21 来源:
新闻摘要:

  

  在今年初春的二月,我有幸邂逅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物件——一个泛黄而斑驳的手机壳,它静静地躺在楠竹山镇谢坝村村支书杨光秀的掌心,仿佛是岁月与责任的见证。这透明的塑料之下,藏着的不仅是一部手机,更是整个村庄的脉动与希望。手机壳与手机之间,一张略显陈旧的纸张,密密麻麻地记录着“1网格,总户数275户,总人口913人……”的字样,全村9个居民小组基本情况都一笔一划手写在这张纸上。

  手机在手,责任在心。小小手机壳,只是杨光秀工作的缩影,她认为对于一名基层党员工作者而言,365天无休息是常态,村民有需要“马上就到”是应该。

  2018年6月,谢坝村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接连几天持续暴雨,洪水猛涨,冲垮农田,中断道路,房屋受灾,狭窄的双河场街道危在旦夕。她无暇顾及个人的安危与疲惫,更将即将高考的女儿暂时搁置心间,因为她知道,此刻的谢坝村,比她个人的任何牵挂都更需要她。杨书记带着村支两委冲在防洪第一线,清理河道疏散积水,又带人赶往滑坡隐患点排查。越在紧要关头雨越大,杨书记既要将地势低的村民安全转移,又要准备矿泉水和方便面等物资送往受灾区。三天三夜未曾合眼而生出的血丝,无数次跌倒而留下的伤痕,脚底磨出的血泡,无声地诉说着她的坚持。

  终于,当洪水逐渐退去,谢坝村重见天日,那一刻,杨光秀欣慰的笑了。她望着完好无损的家园,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未曾落下。因为她知道,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谢坝村,这个她深爱的地方,没有因为灾难而倒下,反而变得更加坚强与团结。

  杨光秀书记的工作,就是这样围绕着村民的实际需求展开。村里不管哪家遇到婚丧嫁娶,遇到矛盾纠纷、有困难急事,杨光秀都会赶到现场。她说:“遇到好事,我过去大家觉得有面子,遇到难事我去了大家就有底气,因为我是代表党、代表村里。”3组的周德秀老人不理解松线虫病疫木除治,非要把疫木当柴烧,和杨光秀又吵又闹。杨光秀不仅苦口婆心解释松线虫病的危害,还组织村干部帮她备足过冬的干柴,并三天两头给她送米送菜。周德秀老人满是感激,即使腿脚不便,将10分钟的路走上半个多小时,也要到村委为向杨光秀道谢。

  今年七月,我再次去到了谢坝村找到了杨书记,访谈过程中,当我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手机壳时,杨光秀腼腆一笑,这样说:“通过上次的报道,我心里挺不好意思的。我记录在手机上的数据,就是提醒我要经常学习,经常保持乐观的态度去工作,做好我该做的事情。”

  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才能在群众心里扎下根”,认准这个理,杨光秀带领“两委”班子干了一件件让群众称道的事。2020年完成“户户通”道路修建,打通了出行“最后一米”;2021年完成天然气进村入户,点燃幸福生活;2022年完成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村民喝上了“舒心水”。杨光秀书记的工作,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在乡亲们心中,她是一位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好书记。

  路越走,越清晰;越往前,越是信心充盈、步履坚定。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太多像杨光秀这样的身影,他们或是带着公婆改嫁的孝顺儿媳,以柔肩担道义;或是乡村振兴的领航者,守正创新;或是深耕公益二十载的“最美志愿者”,用爱心点亮希望之光;更有那群誓让家乡换新颜的“追梦人”,以及犇出致富新路的“最美退役军人”。与他们并肩坐在田间地头、金佛山顶,我仿佛能听到大地的呼吸,感受到那份来自泥土的质朴与坚韧。我深知,这些“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新闻作品,是深入群众、贴近生活才能捕捉到的珍贵瞬间。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我们铭记总书记的深切嘱托,于细微之处彰显责任担当,以双脚踏遍广袤乡间,在深入基层中修炼脚力,在洞察生活中增强眼力,在勤学深思中强化脑力,在抒写时代中提升笔力,让这份来自基层的温暖与力量,永远抒写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