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山的“新农人”
发布时间:2024-12-20 09:44:14 来源:
新闻摘要: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峰岩乡峰胜村第一书记周琦。

  今天给大家换一换耳音,说什么呢,说一位啊,峰胜村的“新”人物,这位啊是在峰胜当过大老板,也当过打杂伙计,我一说各位峰胜村的人就知道了,说的是我们村的特色产业—蜂糖李基地的老板,也是脱贫攻坚以来的第一位“新农人”——吴柳宏。我们都叫他老吴。

  老吴呢,他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对生他养他的黑土地是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老吴啊就想回到农村,把荒废土地都利用起来。

  这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他呀,发生在2015年的夏天。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得知我们峰胜村有两百多亩流转的土地,老吴便满怀激情来到了村里。一走到现在的种植基地,就觉得对了。光照对了,海拔对了,土地他也对了!老吴回忆说那天站在高山上,他就放佛已经闻到李花的香味,仿佛尝到李子甜味。

  7月3号,是万里晴空,烈日高悬,老吴他早早地来到果树林里,和往常一样熟练地进行果树管理,烈日直射,大棚的温度逐渐升高,汗珠顺着他的头顶一颗颗的滴下来。“我们今年的蜂糖李,皮薄肉厚、果肉细腻,汁水饱满,口感脆甜,销量一绝。”老吴非常自豪。

  可是大家有所不知呀,这个蜂糖李实在是金贵,是闷不得,是放不久,是一点雨水就不甜了,是多晒几天太阳就蔫了。为了解决成熟期蓄甜以及存储问题,我们驻村工作队是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到了好办法。

  我们队员陈伟是电信公司的工程师,他提出可以将电信公司旗下推出的智能家居app和果林大棚进行链接,足不出户啊就能解决大棚的开合问题,避免了蜂糖李的风吹日晒。咱们村里前年修好了冻库,可以将成熟的蜂糖李集中采摘,放在冻库然后统一运输,这样就将极大的减少蜂糖李的损耗率。

  但是这毕竟只是设想啊,真正实践起来它能不能实现,老吴他愿不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还不知道呢。在和老吴探讨几次后,他表示愿意尝试,他说呀:“在大多数人印象里,农民们都是风尘仆仆靠着双手做着种地耕田的活。但是随着科技发展,我们的观念理念也应该发生改变了。”

  现在正是蜂糖李的成熟期,再不采摘,果子就只能烂在地里了。7月17号,老吴就将刚采摘下来的两百斤果子放入了村里的冻库。第一批销售订单来的时候,我们是十分忐忑,完全打开冻库的时候,我们全都松了一口气,蜂糖李一个个的都还是水灵灵的呢。

  这些年呐,老吴牵头成立起了峰胜长丰李子种植科普示范基地,建起占地面积一百多亩的集蜂糖李和牲畜多种经济发展的养殖基地,蜂糖李的年产量就在两万斤左右,年利润约50万元。每年帮助就业近1000人次,让村民真正的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今年5月我和老吴一起参加了南川区5G电商直播带货的培训。回来我俩就利用抖音做起了短视频,好玩啊,先说天后说山,说完老汉说旗杆,果林难,李子甜,让你来种来耕田,这聊闲天儿大家是看的津津有味,我们也聊得起劲,最后再来一波上链接,一箱箱的蜂糖李就这样徐徐不断地卖出去了,看着销售数字,老吴都不敢相信,这些数量可是去年的两倍呐!

  农与民呀,在历史的洪流中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点是在于“人”,让广大“新农人”具备强大的自信与力量,才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挥洒热血、附身躬耕,守初心,守“农心”。

  One night in 峰胜,我留下许多情,从不敢懈怠半分,怕伤了百姓的心。人说李花的深处,住着“新农人”,守着大果棚,笑开花了的果农,依旧等着那更多的订单!

  今天分享的故事就告一段落,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我下回分解!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