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四季轮回,11月8日,第二十五个记者节如约而至。
我们是记者,走过泥泞,继续跋涉,是“忙碌成为常态”的题中必有之义,但奔赴新闻现场的路上,因心中有热爱,脚下更有力量,也是我们期冀越过山丘的信念所在。
这一年,我们有幸见证,南川第一所大学动工建设,将为我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这一年,我们有幸看到,南川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现国际贸易、跨境物流、生产企业等多方资源整合后,首次通过跨境公路班车实现本土产品规模化出口;这一年,我们还有幸记录,“178”环线热度持续攀升,带动沿线乡镇发展,乡村振兴如火如荼……
有人说,记者是“执笔行文,仗义执言”,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还是“用笔尖、用镜头、用声音,捕捉世界每一束光亮”。
那么,记者会怎么说?
今天,我们将版面留给记者,听一听新闻背后的记者,又有怎样的感悟。
骆远珍:
坚守初心 方得始终
1990年,刚出校门的我,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时至今日,一直从事新闻采编工作。35年了,我也从新闻战线的一名新兵,到如今临近退休的老人。其间有许多酸甜苦辣,不过这就是新闻的魅力。新闻采编最考验人的就是那份对真相的执着,有时候,就像侦探一样,要拨开层层云雾,找到事情的本质,同理,一篇报道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只一次的采访、核实和修改。但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大家认可,那种成就感真的是无法言喻的。坚守初心,方得始终。
唐 湛:
做好时代的记录者
回看自己之前所拍摄的一些新闻,突然发现很多当时的场景早已不在,很多精彩的瞬间也在镜头里成为永恒。有人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我想,这就是记者存在的意义吧。我们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厚度,用笔尖记录这座城市的改革发展,用镜头见证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很幸运,能成为记者去记录这个崭新的时代,也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脚步坚定地去往下一个新闻现场,采写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盛余多:
笔尖下的坚守见证南川发展
作为一名记者,我的足迹遍布了南川的山山水水,大部分重大活动我都有幸经历、见证、参与、记录。我曾在重要会议现场,记录下这座城市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曾在重点项目开工仪式上,见证南川第一条高铁、第一所大学的破土动工;也曾在偏远山区,与脱贫群众面对面谈心,倾听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每一次报道,都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未来,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笔尖和镜头下的坚守与担当,为南川高质量发展继续鼓与呼。
聂灵灵:
日夜奔走讲好南川故事
七年前,我满怀憧憬进入记者这个行业,成为新闻工作者的一员。两千五百多个日夜,我在南川这个城市不停奔走,记录下2000余条新闻稿件。从机械轰鸣的工地到熙攘喧闹的街巷,从严肃的会议室到生机盎然的田间地头,从众志成城抢险救灾到凡人微光的精彩故事,我将一个个南川故事讲给读者听。“记者”这个职业给予了我工作的全部意义,我定不会辜负新时代新征程的重托,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记者的职责,一直坚持下去。
甘昊旻:
用镜头定格平凡与伟大
2014年,我从一千多公里外的江西来到南川这片热土,开始了我的摄影记者生涯。十年光阴荏苒,我通过四十余万次快门捕捉了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的瞬间。从乡村振兴的春风到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到现代科技的创新应用,每一个瞬间都映射出时代的脉络。我用镜头定格了南川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他们的故事、笑容和泪水,都成为了我镜头下的永恒记忆。
汪叙含:
用图片讲述故事,用文字告白家乡
12年,从一线记者到后期编辑,我感悟颇多。时刻保持“战时”状态,写得了文字,拍得了美图,“能文能武”,这就是我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新媒体编辑,我的生活是与文字共舞,每一天,我都在与无数的文字、大量的图片、视频“较劲”;每一天,不停摸索和学习,学会“一专多能”,紧跟新媒体时代的步伐。我庆幸能成为每个人的记录者,用图片讲述故事,用文字告白家乡,我可以见证发展变迁、传递正能量,给受众带来爱与快乐。
易浩然:
在新闻中寻找尊重与自我实现
刚进单位的第一周,我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正式采访。那是一个口齿清晰、十分健谈的养殖户,不像一个农民,和他谈话就像走进了他的牛棚。采访归来,在摇摇晃晃的山路上,我写下了这篇采访的题目——“放牛娃的春天”。令我自豪的是,在完成之后,这篇稿子居然引起了众多同事的讨论,连续两周出现在单位的阅评会上。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眩晕,那一刻我感到到达了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顶部——尊重和自我实现。
陈垚吉:
坚持对事实和真理的探索与追求
六年前,我离开校园正式进入传媒行业成为了一名记者。在丰收节,为乡亲们脸上朴实的笑容感染;在洪灾现场,为受灾群众的守望相助动容;追过流星也等过日出,风尘仆仆却也乐在其中。我也逐渐意识到新闻虽非枪械,却力量无穷。如今走上播音员主持人的岗位,我依然用心去记录去看见去感受。砥砺六载,回首初心,我仍然坚持着对事实和真理的探索与追求。我相信,奔赴新闻现场的路上,因心中有热爱,脚下会更有力量。
汪 阳:
为读者带来更多精彩版面
不知不觉,在报纸版式编辑这个岗位上已经走过了八年。每一次面对稿件,都像是开启一场新的冒险,因为我要在有限的版面中,合理安排文字与图片,让新闻以最吸引人的方式呈现。这也促使我不断地打磨和创新,寻找最佳的排版方案,我也因此见证着无数的新闻事件和美好故事通过自己的双手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份工作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也让我明白,我们是时代的记录者。未来,我将继续坚守,为读者带来更多精彩的版面。
李 奇:
为每一次宣传提供技术保障
技术维护保障部作为融媒体中心技术部门,主要为宣传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内容的存储和管理,确保宣传内容的顺利发布和推广。以前我主要从事新媒体宣传业务,在2020年区融媒体中心成立后,转到了技术维护保障部网络安全岗位,角色的转变,也就意味着职责的转变,现在确保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是我的主责,新技术新应用的开发是我的主业。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将新技术新应用运用到工作中,为每一次宣传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