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书记民情专线,让群众走进村党群服务中心了解村里的发展。
□ 记者 聂灵灵
汉场坝村地处木凉镇产业发展核心区,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重庆市首批美丽宜居乡村、重庆市文明村、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
近年来,木凉镇汉场坝村紧紧抓住基层治理这篇重要文章,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联动问需、平台议事、活动暖心,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木凉镇落地生根。
小小联动问出群众所需
今年6月,该村红色特派员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任长坤等5户村民栽种的秧苗出现枯死现象,随即向上报告。经镇村干部现场调查发现,是上游村民使用除草剂不当,导致下游秧苗枯死。村党委立即联系法律诊所律师到场调解,快速化解纠纷。“专线办理,效率很快。”说起这件事,村民任长坤立马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汉场坝村通过书记民情专线、代表联系专线、网格收集专线、群众意见专线“四线联动”,真正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群众的事群众做主”。
书记民情专线,即村党委书记每周一在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固定接访群众,村民有事既可以当面告知,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反映。代表联系专线,即建立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召集村里的人大代表、党代表,联系退休老干部、退役军人、困难群体等,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建立沟通渠道。网格收集专线,即以网格为单位,以“6+1”清单内容为依托,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建立密切联系纽带。群众意见专线,即在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群众意见箱”,对不愿当面反映的问题,群众可通过匿名形式反映,之后由村党委派专人解决、专线反馈,在保护群众隐私的同时积极回应关切。
据统计,今年来,汉场坝村累计收集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事情25起,推动解决21起。
小小平台议出决策民主
2018年6月,汉场坝村原荷兰花卉园因业主经营管理不善倒闭,导致拖欠工程款近3000万元,200余亩土地撂荒,266名村民的土地流转费无法兑现,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引发村民强烈不满。
经过研判,汉场坝村党委认为该地块的撂荒问题可由村集体来解决,同时承担盘活闲置资源、重新筑巢引凤的责任。随后,村党委将该提议通过村里的“香樟树下议事点”平台进行发布,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再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予以实施,成功盘活了闲置资产,保障了村民切身利益,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
经过村集体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村里从2019年种植七彩油菜花、2020年栽种象牙桃、2022年引进企业打造“桃溪乐源”景区,随即也将土地流转费恢复到了原来的900元/亩。2024年又引进一家泡菜厂,与企业联合经营“桃溪乐源”,让景区实现了果园采摘、泡菜生产、非遗文化园研学基地的农文旅融合发展。2019年~2021年,村集体连续三年兑付群众流转费共20余万元,兑付劳务费100余万元。
据了解,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汉场坝村坚持村里的事由村民商量,探索建立村民参与村级事务议事决策机制,按照“群众提、村党委审、村民议、代表决、监委督、群众评”流程,讨论决策办理村里的大小事务。例如设置的“香樟树下议事点”,就是对上级交办事项、群众提出事项经村党委初审,形成事项清单,再在“香樟树下议事点”交予全体村民讨论,充分听取吸纳村民意见后,进一步完善事项清单,然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予以实施,实施过程由村监委会全程监督,每季度通过村务公开栏公示进展,完成后开展群众满意度评议,既实现村级事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也让全体村民最大程度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如今,‘有事好商量,邻里的事情互相帮衬着做,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已经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汉场坝村党委书记李先进说。
小小活动暖心窝
汉场坝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多为老人、小孩,汉场坝村便致力于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宽和坚韧汉场人,青山绿水英雄魂。春播秋收勤持家,双手挼出幸福花……”在该村老年人第三次集体庆生活动上,汉场坝村的村歌《美丽汉场我的家》又一次唱响。
2023年,汉场坝村联系“北京爱故乡·村歌计划”发起人孙恒,由其带领团队与汉场坝村民及其他参与者共同努力,集体创作了村歌《美丽汉场我的家》。
为解决汉场坝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也为了给村里的老人、孩子提供优质服务,村党委每年在春节、元旦、端午、中秋等节假日开展乡村村晚、庆元旦迎新年、包粽子、话团圆等群众文化活动。每季度组织老年人集体庆生,寒暑假开展留守孩童乡村研学,不定期举办坝坝宴、篝火晚会等,让大家切切实实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同时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群众基础。
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如今的汉场坝村已经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形成了“汉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广泛共识和情感共鸣,构建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