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婷婷/文 甘昊旻/图
大观镇平均海拔约740米,森林覆盖率为55%,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一级,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是重庆市首批乡村旅游示范镇,正在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
该镇始终坚持农旅融合、以旅促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精品民宿等业态,打造美丽庭院,积极举办四季游品牌活动,持续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添注新活力。
休闲农业和品牌活动是“引客”之本,精品民宿和淳朴民风是“留客”之道,优化营商环境是“待客”之举,走进大观,我们可以看到农旅融合发展链条上的各大经营主体彼此联动、互为支撑。
“做强农旅融合”是乡村振兴之本
1月~3月观赏梅花、6月摘蓝莓赏荷花、7月~8月采摘葡萄、8月至年底猕猴桃成熟……一年四季,大观镇农业资源丰富,吸引了不少区内外市民前来休闲度假,体验乡村生活乐趣。
为了留住这份人气,大观镇启动“新农人、新大观”引育计划,招募、回引更多城市资本下乡、返乡创业,盘活闲置资产发展民宿、农家乐、村房短住等业态,与休闲农业互为补充。
骆密是大观镇铁桥村人,也是“新农人”中的一员。她在去年将村里一处闲置资产改造成农家乐,取名“欣荣蜜栈”,集合了住宿、餐饮、垂钓等功能于一体。“那么多游客来了住哪里?吃什么?我们的接待和配套设施服务能力是否跟得上?”骆密解释,之所以考虑在家乡经营农家乐,是想着因地制宜拓宽收入渠道“吃上旅游饭”,也是为了提升外来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一年多来,“欣荣蜜栈”在农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之路上尝到了甜头。对于未来,她打算继续丰富农家乐的经营业态,打造露营基地,“希望家乡旅游发展会越来越好”成为她最大的期盼。
除了大观镇人的自主发力,外乡人也看准了当地优越的旅游资源禀赋和优质人居环境建设,选择在此打造精品民宿。位于全国示范美丽乡村——金龙村的“花田小院”便是其中之一。老板张雨是中心城区人,几年前她将一处新农村安置点改造成具有美式、复古调性的村居民宿,房前屋后花草繁茂,吸引不少游客流连忘返,一度成为热门打卡地。
“花草布置得很有品味、环境干净整洁、老板打理得很用心。”……经营民宿的5年时间里,张雨从顾客那里得到很好的反馈。在她看来,经典别致的庭院风格固然是俘获游客“芳心”的主要因素,但周边整洁的村居环境和淳朴民风也是留住游客不可或缺的因素。
“做实乡村治理”为积聚人气锦上添花
走进大观镇金龙村,硬化的柏油路面宽敞整洁,青砖黑瓦白墙筑起的农家院子与周边绿植相映成趣……在这儿能够颠覆一个人对传统农村面貌的想象,感受一派静谧、美好的乡村新风貌。
如此优美的村居环境,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和文明乡风提升行动。为了深化移风易俗、提升群众幸福感,今年以来,大观镇制定《大观镇“孝善勤美、蔚为大观”积分制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提出14项正面清单、10项负面清单,按照“政府主导、村居实施、群众参与”的思路,将“房屋干净”等内容纳入积分制评选项目,着力探索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
“我们会根据农户平时的表现进行正向和负向的打分,比如房屋干净整洁、语言文明、诚实守信等都会获得加分。”大观镇金龙村二网格网格员骆小栎介绍,村民可凭积分到村里的“新时代文明积分超市”兑换相应价值的生活用品或书籍;积分长期领先的家庭,其成员在申请入党、入伍和年度“最美家庭”评选过程中,将被优先考虑。
截至目前,大观镇已经开展了2轮积分评选。大观镇金龙村党支部书记罗春兰表示,积分制度的开展可以促进人居环境整洁、培育纯朴民风,对村民的文明言行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舒适的村居环境也能给外来游客留下良好印象,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做精营商环境”是旅游发展坚强后盾
依托当地优质旅游资源,大观镇充分发挥新媒体成本低廉、传播精准等优势,以“趣周末、去大观”为主题,策划全年开展4场乡村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今年已成功举办“樱花漫游季”“躺平生活节”两场活动,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自驾游车辆1.2万余次,带动农副产品销售额8万余元,农家乐、民宿等餐饮住宿消费60余万元。
除了做好旅游宣传推广,大观镇还认真贯彻落实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和《南川区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10条措施》,坚持“一对一”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及时帮助辖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帮助花田小院民宿及时解决用地问题,助力民宿脱困,恢复正常经营;帮助重庆三不加食品有限公司申报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建设项目,将新建厂房纳入小规模低风险项目,为企业节省了投资成本。
今年5月,花田小院民宿老板张雨给当地政府送去一面锦旗表达感谢,上面写着“一流营商环境 助力乡村振兴”。她说,当企业遇到问题时,是当地政府协调了各方力量,切实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同时,大观镇对乡村特色旅游资源的广泛宣传也让他们享受到了“网络流量”带来的经济红利,“他们工作务实,也帮到了点子上。”张雨说。
目前,大观镇已建成梅花园、蓝莓园、樱花园等集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园,投用“三不加”非遗研学工坊,培育乡村旅游景区景点20余处;发展农家乐、特色民宿60余家;精心策划“趣周末、去大观”推介活动,年吸引游客上百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