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佛东麓”康养地产。记者 陈姗 摄
□ 记者 王婷婷
7月24日,天朗气清。从大有镇集镇出发,往西南方向步行600米,走访当地一家传统小吃店;再驾车往西北,绕过山路十八弯,参观水源村数百亩高山番茄种植基地;继续往大山深处驶去,探寻指拇山旁避暑旅居地。
向小吃店老板请教高粱粑的制作工序,和种植大户聊起回乡创业的初衷,与外来旅居客谈起深山避暑的意义……时代发展和人生经历在这些人身上刻下各自独特的烙印,无论外观还是内核。
但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的生活都与大有这块土地紧密相连。振兴路上,记者看到了责任担当、辛勤付出、乐观豁达,他们用“真情”在回馈这片土地的哺育之恩。
记忆小吃店里的
传承情
张春兰是“大有记忆小吃店”的老板,十多年前为了照顾家庭、陪伴孩子,在外务工的她选择回到家乡,在集镇上开起店铺,主销自制的高粱粑、玉簪叶儿粑、桐子叶麦粑、油茶等当地特色美食。
“你尝尝看,喜不喜欢这个味道?”面对突然造访的来客,张春兰将各种样式的糕点加热一番,接着盛出一碗油茶,热情招待记者品尝。据介绍,这些糕点均是将自然谷物小麦、大米、高粱等碾磨成浆状或糊状蒸制而成,健康营养。
这些糕点底部均铺垫了一张树叶,形状色泽各异。“每天我们都会去山里采摘新鲜的树叶,将其洗净晾干,为第二天的蒸制做好准备。”张春兰说,从谷物褪壳、碾磨打浆、静置发酵,到炒制馅料、捏成剂子上锅蒸,整个流程工序繁杂、耗时较长,他们每天凌晨3点就要在灶台前忙碌,为早餐销售备好充足的成品。
这里的糕点除了零售,有时也会批发给中心城区的客户进行第二次零售。“到我们这里来买的人,很多是回头客。”张春兰对于店里小吃的品质胸有成竹,表示不愁销路。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有跑长途的货运司机路过大有,还会提前打电话通知她熬好油茶、备好糕点。吃饱喝足后,司机们还会打包带走一些,在运输途中享用。
“制作这些糕点的手艺,是我从妈妈那里学的。”张春兰觉得,高粱粑是大有独具特色的美食,在其他地方很难吃到,她想把这项技术一直传承下去,留住家乡的味道。前段时间政府鼓励她将高粱粑的制作技艺申请非遗,她放在了心上,之后会把这件事提上日程,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大有,记住大有美食。
高山番茄地里的
师徒情
冯强今年28岁,大有镇人。去年返乡创业,在水源村承包了几十亩土地种植高山大棚番茄。“这批番茄预计8月上旬开卖,销售时长约3个月。”他说,这段时间他们忙着给番茄疏果,同一根枝丫上不能挂过多果实,要保证整体品质就得将长不大的及时摘除。
“番茄植株从育苗到结果,整个生长周期会经历各种病虫害。”冯强介绍,番茄种植难度大,一不小心就会有损失。对于一个曾经在中心城区从事印刷工作、对农事没有多少概念的返乡年轻人来说,第一年就敢大面积种植并期待有所回报的行为,他说,是师傅冯秋容给了他底气和信心。
冯秋容是大有镇水源村的高山蔬菜种植大户,他于十几年前返乡创业,其间经历了起起落落。近几年,他种植的高山大棚番茄步入正轨,各项技术趋于成熟。他的成功经历,陆续吸引了当地乃至周边乡镇村民向他交流“取经”。记者采访当天,恰巧碰上了从大观镇和水江镇前来与他探讨种植技术的村民。
“我师傅真的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何嫁接幼苗、什么时候该防治病虫害,这些都是他手把手教我,让我这个农业新手少走了很多弯路。”张兴伟也是冯秋容的徒弟,且同住一个院子。“90后”的他之所以选择返乡创业,是想“复刻”师傅身上这份成功。
久闻冯秋容其名,不见其人。第一次见面,他黝黑的皮肤、精瘦的脸颊、诚挚的交谈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相信,他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真正“摸爬滚打”过的人。“他这个人很特别,无论对谁,教授核心种植技术都不保留。”这是采访当天,周边人对冯秋容最多的评价。而他的回答是“大家抱团发展,产业才会越做越好。”随着当地大规模农业的兴起,周边村民拥有了更多临时就业的机会。
年轻人返乡创业务农并不多见,记者在大有镇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后起之秀。冯强和张兴伟都说,是师傅的“倾囊相授”让他们的返乡创业之路更平坦,相比在外打工,虽然现在更为辛苦忙碌,但日子过得更充实,人也活得更踏实。
避暑房里的
乡居情
振兴路上,除了有故乡人对这片土地倾注的厚重感情,近年来,随着避暑游的兴起,也吸引了不少外乡人对大有的关注和热爱。
中心城区市民李晓瑜每年夏季都会带父亲来大有避暑,每次一待就是四五个月。“这里地势平坦、气候凉爽,整个夏天空调和风扇都不用吹。”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她和家人选择在此购房的原因。从高处凭栏远眺,是大山馈赠的一眼青绿,“它是森林氧吧,我们长期居住在此很是舒心。”
栅栏围拢的院子里,一位爷爷在喝茶,奶奶在旁边陪孙子玩。在这天地自然间,一方小小的充气泳池,一根水管和几个涨满水的气球,便是孩子开心的源头。爷爷说,在朋友的大力推荐下他们选择了大有,因为夏日里气候凉爽不燥热,也因为周边植被丰富、空气质量好。
中心城区市民赵瑛对比了重庆周边多处避暑房,“离市区较近、品质高、容量小、负氧离子浓度高”,综合考量后,她和老伴最终选择了集多项优势于一体的“金佛东麓”。他们把房间装饰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住进去,避开城区的酷热和喧嚣,享受着1100米海拔带来的凉风习习和无拘无束。在傍晚时闲庭信步,拍一两张落日余晖的照片和亲朋好友分享源于大自然的快乐。
赵瑛说,长期呼吸新鲜空气对身心健康有帮助。在这里,他们可以吃到当地应季时蔬、去镇上赶一趟乡村集市、到周边溯溪徒步,慢享乡居别致生活。“之后有机会,我会把这个地方推荐给更多朋友。”
路过“178”环线上的大有镇,慢下来,去品尝一碗地道的大有油茶,感受唇齿留香;去山水间露营,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去听听大有人的故事,感受大有镇的别样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