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记重庆市2024年度“新时代好辅导员”胡星
发布时间:2024-07-22 09:46:36 来源:
新闻摘要:

 

  □ 见习记者 王婷婷

  “乡村孩子相较于城市孩子,眼界不够开阔,知识面比较窄。”荣获重庆市2024年度“新时代好辅导员”的南平镇中心校语文教师胡星是一名在乡镇学校从教二十多年的语文老师,谈起孩子的兴趣培养,她深有感触,于是,以“文字”为媒开阔孩子视野的想法,便油然而生。在她的带领下,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逐渐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开课之初并不顺利

  学校每周三开设了社团课程,胡星随之发起了“趣味阅读”社团。但开课之初,报名“趣味阅读”社团的学生不多。“学生会以为进来就是学习语文课本知识。”胡星介绍,相较于非学科类社团,“趣味阅读”并不受欢迎。

  于是,她主动出击,“游说”学校语文老师,希望他们能够推荐班上的孩子报名。后来,她所负责的社团,成员从10人逐渐上升到30人,且一直保持满员状态,个中缘由离不开她对课程教授的不断探索及收获的良好“口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她采取“鼓励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描述他们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感受文字表达蕴含的无穷魅力。

  如何教会孩子有效阅读?经过长期实践,胡星摸索出了一套教学模式,即每月围绕一个特定主题进行阅读、交流分享。学生可从学校图书室借阅人文类、历史类、地理类等主题书籍,并在一个月完成阅读。每周的“趣味阅读”课堂上,和大家分享自己在已读内容中发现的有趣故事及收获。

  他们在阅读中汲取能量

  “在我看来,阅读能力属于‘工具’化的能力。”胡星说,阅读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一般都不会差,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他们在做阅读类题型的时候更得心应手。

  她会鼓励学生摘抄好词好句,通过朗读和背诵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也会组织学生参与演绎情景剧或讲故事比赛,巩固实践成果。“这对孩子们在表达时的遣词造句很有帮助。”胡星如是说。

  有时候社团里的学生将借阅的书籍看完后,并不着急归还,而是会再借给同班同学阅读,“我觉得他们是对阅读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自然而然地和他人分享。”在胡星看来,阅读帮助孩子开阔眼界、思维,提升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它起到了“正催化剂”作用,这足以让为人师者欣慰。

  “阅读除了能助力提高学习成绩,也能帮助孩子减压。”胡星分享了她曾带过的一名学生小A(化名),如何通过阅读来释放情绪压力的故事。

  小A性格内向,平时鲜与人交流,但是他酷爱阅读,接触的课外书籍比同龄人多很多。胡星关注到孩子的特点后,在语文课堂上鼓励其多发言,渐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在阅读中,我会将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主人公,从中汲取力量。”小A也敞开心扉,向胡星诉说阅读带给他的能量。目前他已升入初中,已经变得自信大方。

  学无止境,行以致远

  凡是要求学生看的书,胡星必须自己先看完,上课时才会得心应手。她会大量阅读教育类的著作或论文,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她也会和同科老师交流上课心得,探讨最优阅读教学方法。从社团趣味阅读辐射到班级语文教学,她一直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这条路上不断充实自我。

  胡星认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仅是学校的应有之义,家庭也应该给予更多支持。孩子在阅读时,家长尽可能避免玩手机或看电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检查孩子“读书笔记”字迹是否工整,也是家长切实可行的帮助之法。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高效陪伴至关重要。”胡星建议,孩子们在真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之前,家长可以选择和孩子同读一本书,互动交流读书心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是一句老话,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很受用。”胡星坦言,每个阶段的她都会遇到不同的孩子,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巩固能力,很多新的难题才会被逐一破解。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