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芬为婆婆按摩。见习记者 王婷婷 摄
□ 见习记者 王婷婷
“我老婆为这个家的付出有目共睹,她性格温柔,把家操持得井井有条,让我可以安心挣钱养家,能娶到她,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7月12日,冷水关镇高峰村村民王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自己妻子李超芬的赞许。
八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婆婆
李超芬是位地道的云南姑娘,她与王强在务工过程中相识、相知、相爱,并于2007年结婚。
成家后,夫妻俩外出打工挣钱,将一对年幼的儿女托付给婆婆夏光碧照看,日子就这样平静如水地过了9年。
直至2016年婆婆突发脑溢血住院,而常年体弱多病的公公无法照顾病人。为了保证家里有经济收入,不耽误丈夫打工挣钱,李超芬决定独自回家照顾老人。
而这一照顾,便是8年。
当记者来到李超芬家,她端出一盘水果热情地招待我们。旁边躺椅上坐着的婆婆,梳一个马尾,全身上下被拾掇得清爽整洁。
每天给婆婆按摩多次防止肌肉萎缩、单独为婆婆煮适合的餐饭、每两三天给婆婆洗一次澡、饭后推婆婆出去散步谈心。在李超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悉心照料下,夏光碧逐渐能够简单地说一些话、用左手自主进食、被搀扶着还能走几步。
“之前推着她出去散心,她还有点担心别人笑话,很不情愿。”李超芬告诉记者,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不停地鼓励婆婆走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和周边邻居多聊聊天,释放压抑情绪。
在李超芬看来,婆婆生病之前是一位贤惠能干的人。“我们外出务工时,是她把这个家撑了起来。”李超芬说,现在婆婆需要她,孩子需要她,“虽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我愿意回来照顾这个家”。
耳濡目染,传承孝老爱亲美德
采访过程中,恰好碰上几位邻居到李超芬家串门。谈起李超芬的为人,邻居严代淑说她很贤惠,“把婆婆当亲生妈对待”“对邻居友好”“会开三轮车的她会帮大家运些货物”……
她家堂屋的墙壁上,张贴着儿女获得的“学习优秀奖”“品德之星”“优秀班干部”等各式各样的奖状。李超芬说,孩子从小到大的学习,她和丈夫没有过多干预,很多时候都靠孩子自觉。
最令她欣慰的是,孩子都很孝顺。“哥哥会主动请缨,帮奶奶洗脚。”李超芬谈起儿女,脸颊流露出丝丝甜意。
此前,当李超芬回云南老家一周探望生病的母亲时,是她的儿子独自在家照看瘫痪的奶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这些都是从妈妈身上学的。”李超芬儿子告诉记者,他不想看到妈妈这么辛苦,能帮她分担一些也好。
谈及为何有超出同龄人的懂事和自觉,还能帮奶奶扎头发,他说,因为“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做的”,是他们的行为感染了他。
“妈妈,您辛苦了!”是他最想对她说的话。
时时牵挂,用行动诠释家的内涵
两年前,李超芬的公公因病去世。目前,她的丈夫王强一年四季都在外地务工,儿子就读于涪陵一所高中,女儿也即将步入初中学习,而她和婆婆则留在老家生活。
一家5人,因为生计、学业、照护,他们选择担起各自肩上的“担子”,生活被分隔4地。
能够把这相隔千里的一家人紧密联系起来的,是一通电话。身为丈夫的王强每天都会给家里打电话,问候家里安好、母亲安好。
记者看到堂屋左侧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十字绣,写着“家和万事兴”。这是几年前李超芬在孩子学校门口买的,“当时觉得这个好看,就买回来绣了”。
这或许是巧合,冥冥之中表达了“家”在李超芬生命中的位置。而她,正在用孝道、孝行去诠释“家”的内涵,守护“家”的温暖。
“等到孩子们长大,我希望咱们一家人可以在一个地方,长长久久、团团圆圆。”李超芬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