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双向奔赴” 用“营商”换“赢商”
发布时间:2024-07-01 09:09:25 来源:
新闻摘要:

  

  6月28日,“服务企业 惠民有感”发言人来了“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发布活动”走进工业园区。来自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司法局、区政务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5位“发言人”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主题,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并回答提问。

  为企业加油 助力生产“满电负荷”

  发言人:张小春 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

  水、电、气、讯等是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区经济信息委聚焦行业堵点、痛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对企业用能、电力报装、燃气报装等方面服务进行了全方位优化,推介“用电用气优化方案”发布了我区在电力、燃气领域推行的一系列惠民惠企举措。

  用能诊断“全优化”。区经济信息委将组织区供电公司、各管道天然气经营企业分别对月执行电价超过1元/度、年用气量10万立方米以上的存量重点用能企业开展用能体检,为企业出具“量身打造”的用能优化方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促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电力报装“网上办”。用户可通过“网上国网”提交用电报装申请(仅需填写个人或企业基本信息),用户身份证、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等证照信息将通过“渝快办”自动推送至“网上国网”,精简办电资料,实现用户办电“零跑路”。

  燃气报装“一表清”。在集镇建成区、城市建成区等市政燃气管网已覆盖区域及非居民用户委托燃气公司实施的报装工程全面实行“一口价”“一表清”。用户可在“一表清”或“一口价”套餐中进行自主选择实施价格。

  为企业减负 园区“综合查一次”

  发言人:韦智宏 区司法局副局长

  多个部门、多次检查,次数一多,企业迎检负担过重,或多或少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的情况,在南川正在逐渐改变,改变源于区司法局推出的园区“综合查一次”这个执法检查新举措。

  园区“综合查一次”即各个执法检查部门及其内部职能科所统筹起来,组成一支检查队伍,统一进园,查多项事,以破解随意执法、重复执法、多头执法和执法盲区等难题,切实降低园区企业迎检频次。目前,区司法局已组织区生态环境局、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共153人次到工业园区开展了4月和5月的“综合查一次”,各迎检企业反响良好。

  “‘综合查一次’当中会检查什么内容呢?会存在随意检查、无实质内容检查的问题吗?”面对企业在迎检中的顾虑,韦智宏说,目前,他们通过牵头组织,将各执法部门的“双随机,一公开”和日常性检查计划相结合,按照检查对象类型以及监管等级,全面梳理形成园区食品药品企业、物流运输企业、工业企业3个检查应用场景清单,涉及12个区级部门,50项检查事项,实现“清单之内全覆盖,清单之外无检查”。

  “企业可以放心的是,检查事项清单不是一直不变的,我们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及时更新,让执法检查在督促企业合规生产和减轻企业迎检负担中达到较好的平衡。”韦智宏说。

  为企业提速 企业事能“一窗办”

  发言人:李沁渝 区政务办副主任

  近年来,我区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目标,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纵深推进“一网、一门、一次”“一窗综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迭代升级,“网上办、自助办、免证办、异地办”等便民化措施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不断优化,全区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服务只有更优、没有最优。不久之后,在政务大厅内还会有一个‘企业之家’与大家见面,这个‘家’就是专门为企业提供服务。”李沁渝介绍的“企业之家”是我区一项“亲商、惠商、暖商”的新举措——企业事“一窗办”,主要通过设立企业服务专区,增强帮办代办能力,进一步提升办事效能。

  “企业之家”最核心的功能就是为企业免费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将梳理确定帮办代办事项清单,配备专职帮办代办人员,凡纳入清单范围内的事项,企业都可以找“企业之家”工作人员为其提供帮办代办,帮办代办服务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

  为企业解忧 您的专属“客服”已上线

  发言人:陈阵 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请问我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从企业入驻开始,项目手续、矛盾纠纷、困难诉求、政务事项……不仅诸事繁杂,而且一般办事流程不清,反而影响效率,这时候一位专属“客服”的帮助就能解决许多问题。为了帮助企业发展,工业园区成立了全覆盖企业服务专班,每个企业都对应配置一名优秀的企业服务专员,他们秉承为企业服务的初心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以“企业思维”保姆式为企服务、助企纾困。

  项目手续“帮代办”。以企服专员为纽带,积极协调市场监管、规资、住建、应急、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园区开展现场办公,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从项目签约到项目投产,企服专员全程协助企业办理公司注册、项目备案、项目选址、规划建设、施工许可、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行政审批手续,切实解决企业手续办理“难慢”问题,促进企业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矛盾纠纷“协调办”。企服专员长期深入企业一线,及时发现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村社矛盾、水电气要素保障等纠纷,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处理,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同时给予情感沟通、困难帮扶、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把问题解决在园区、把矛盾化解在内部、把隐患消除在萌芽。

  困难诉求“立马办”。对企业用工、高管住宿、子女入学、资金需求、惠企政策等企业反映集中的问题,企服专员建立台账、分类处置、及时转办。涉及多部门联动解决的问题,及时转办至“企呼我为”平台,切实做好“盯着办”“领着办”,全力解决企业诉求。

  政务事项“入园办”。聚焦企业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的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业务协同、信息共享、流程再造,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入园办”,让企业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

  为企业助力 优化营商环境有“实招”

  发言人:唐正 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今年,我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了《南川区打造标杆城市10条措施》,迭代升级了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目前已初见成效。

  在进一步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方面,区发展改革委推行了限下招标“双随机”,推动5万以上、400万以下的限额以下工程项目通过电子交易系统招标投标。“我们通过南川区限额以下工程项目电子交易系统搭建了2个随机工作体系,即限额以下工程项目发包方式‘随机抽选’、监督方式‘随机开展’,实现限下工程项目的规范化、公开化、公平性,让广大市场主体都能够公平参与。”唐正介绍,目前,电子交易系统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即将上线运行。

  听取介绍后,现场多家企业都对限额以下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确保公平公正公开非常感兴趣。

  唐正解释,为了确保公平公正,我区出台《南川区限额以下工程建设项目发包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作为支撑,对相关事项进行明确。一是明确规定限额以下工程项目必须在“公共资源交易网(南川区)”等平台上公开发布招标公告,确保项目招标前的公开透明;二是明确要求所有限额以下项目必须在电子交易系统上开展招投标,全流程公开可见,进一步减少人为干预因素,确保招标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三是建立限额以下项目参与主体信用监管体系,明确了对承包商不良行为记分情形,并对承包商进行满意度评价,确保项目实施质效;四是开通全区限额以下项目招投标监管热线023-71423026、71992345,随时接受社会监督,实现限额以下工程项目的公平公正公开。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