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守护世界自然遗产金佛山
发布时间:2024-06-27 09:10:17 来源:
新闻摘要:

  

  核心提示

  “守护世界遗产,共享美好未来”……6月19日至20日,2024年“金佛山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资源价值与社区普法宣传活动在南川区龙山村、玉泉村、方竹村举行。活动中,村民们表现出的爱山、护山、敬山意识,超乎想象:

  在这里,封山造林的“石大哥”,离世20多年,村民对他仍念念不忘;李家三兄弟,40余年用生命守护银杉,走过的路,可绕地球两圈多;林农老汪,20多年只干这两件事——种树、守山……

  一座山,为何能让村民如此这般热爱?

  “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和美学价值”“地球演化历史的杰出范例”……2014年6月23日,在卡塔尔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对金佛山的如是述评,惊艳了世界。

  金佛山成功入列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她不仅是南川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全人类的瑰宝。

  从2014年到2024年,十年再回首,看潮起潮落,金佛山兑现庄严承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厚植绿色基因,重塑生态格局,提升绿色价值,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和美学价值

  一座山能给人多少遐思,南川人为何如此钟情于她?

  难道,仅因为,横亘天地的巨大睡佛,是善缘,是庇佑;绝壁盛放的乔木杜鹃,是自信,是惊艳;密布沟壑的动植物,是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的宝藏……

  尽管如此,在世界版图上,典藏“绝世美颜”的山川河岳何其众多,以“具有突出世界性价值”为标准的世界自然遗产评选,为何“相中”金佛山?

  为了把这个“问号”拉直,走进南川区金佛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波的办公室。他对金佛山“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和美学价值”和“地球演化历史的杰出范例”了如指掌。

  他称,概括讲,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具有五大特征:

  典型的喀斯特台原。金佛山顶部为波状起伏的古夷平面,台原周边的两级圈闭陡崖雄伟壮丽,一级陡崖和二级陡崖周长分别为50千米和60千米,高差150~500米,是世界台原喀斯特的典范。

  古老的高海拔洞穴系统。金佛山顶部发育有3个巨大而古老的高海拔地下河洞穴系统(古佛洞—仙女洞—灵官洞—燕子洞洞穴系统、金佛洞—羊子洞洞穴系统、观音洞洞穴系统),已测洞穴沉积物早于570万年。洞体规模巨大、形成时代久远、发育层次清晰,反映了金佛山地区水文地质和古喀斯特地貌演化环境的重大变迁。

  多彩的地表喀斯特景观。金佛山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形成了溶丘洼地、落水洞、穿洞、石林、岩柱、瀑布、峡谷、悬谷、单面山等喀斯特地貌景观,并伴有冰雪、雾凇、云海、日出、佛光等自然天象景观,具有超乎寻常的自然美学价值。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金佛山是我国西南地区罕见的生物基因库,是同纬度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濒危、特有、模式及孑遗物种保存较好且成片分布,如著名的银杉、珙桐、金佛山兰、白颊黑叶猴、金佛山拟小鲵等,构成了罕见的生物多样性景观。

  悠久的熬硝历史文化。金佛山洞穴系统中的沉积物含有丰富的硫酸盐和硝酸盐,使得密集的洞穴群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采硝工场之一。其熬硝历史可追溯到700多年前,为中国火药制造及早期化学工业发展提供了证据之一。

  世遗保护展现中华文明特性

  世界遗产是“世界人民共有的、不可替代的财富”。保护好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摸清家底,行动有方,才能更好地守护。

  “10年前,金佛山申遗成功,不仅标志金佛山成功成为全人类共同呵护的瑰宝,对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风景资源以及山水文化的关注和认识,增进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具有深远意义。这既是荣耀,也是责任。”李波说。

  回望10年,金佛山不仅兑现了向世界的庄严承诺,更在保护中展现了中华文明特性。

  中华民族在发展进程中,始终贯穿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天、地、人作为统一的整体:在尊重自然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合理利用自然;又通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可持续发展。

  10年来,南川不负自然馈赠,秉持“世界的金佛山”理念,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促使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得到了很好的维护和延续。2020年,遗产专家团队在考察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后感慨:“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申遗成功至今,基本保持其状态未发生改变。”

  尊重公约,展示遗产。金佛山严格遵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分享成功经验,提升全社会对自然遗产保护的认识;探索实践国内国际交流互动学习模式,受邀为10个国家进行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授课。

  搭建平台,保护遗产。注重运用现代科技和智能管理手段,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加强生物栖息维护,加强遗产地监测、监督和评估,深入开展科研与试验示范,共享数据总量近2TB;联合35个单位成立“世界自然遗产检察公益诉讼办公室”,开展世界自然遗产专项公益生态保护工作;以地下水、洞穴、地质地貌与生物种群三大板块为保护重点,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持续365天无间断开展科研监测和巡护。

  成果转化,用好遗产。积极探索世界遗产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与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共同实施林麝繁育与养殖示范推广项目,完成高山杜鹃繁育研究基地建设,引种1860棵杜鹃,编制完成金佛山科普资源赋能分析与支持合作报告。

  公众参与,传承遗产。鼓励公众参与世界遗产保护,积极开展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的各类宣传和系列活动,开展进景区、社区和校园等保护办法运用意识培养活动等,提高世界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度,促进公众更加关注世界遗产价值,鼓励公众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强化管理力度。

  区域合作,共享遗产。加强川渝世界遗产联盟紧密关系,拓展滇、桂、黔、川、渝世界遗产机构学习交流、紧密合作,实现信息互通、产品互推、营销互展、经验互享、人才互派,实现世界遗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厚植本底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大地无言独自厚,高山不语绝非平。

  上万年来,金佛山默默守护、滋养,守护一方山水灵性,滋养万物勃勃生机。南川人,爱山护山,与大山相互依存,与万物和谐共生。

  前不久,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在最新一次黑叶猴数量调查中发现,当地黑叶猴数量从2015年的21群150余只增加到了现在的23群180余只。大部分群落中有成年、亚成年和幼龄猴,结构相对合理,说明黑叶猴整体繁育情况较好。

  而这只是金佛山生物多样性丰度持续向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金佛山还不断探索实践联合保护模式,与四川的乐山、峨眉山、都江堰等遗产地组建“巴蜀世界遗产联盟”,启动运行了地域相近、类型有别的世界自然遗产联合保护模式;与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结对,开展了管理、人文、资源价值展示等国际性交流。

  进一步强化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解决了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重叠区域“九龙治水”问题;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456平方公里,确保金佛山森林覆盖率达到95%;坚决杜绝违法建设行为,严格项目准入制度和巡护执法体系建设,每天开展3~4人的遗产地核心景区专车专人巡护执法工作,建立巡护台账整改制度。

  运用现代科技和智能管理手段,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加强生物栖息地保护,加强环境综合施治,实施碳中和、碳达峰行动。金佛山管委会联合西南大学、金佛山保护区事务中心、重庆中医药学院等单位申报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1年10月获科技部颁布的全国野外站点优先建设名单,参与科研人员每年达100人次。研究内容涉及地质、生态、气候、社区参与等,使保护工作既立足当下也引领未来。五年来,国际专业期刊发表与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相关科研论文共5篇,国内论文不计其数。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科研人员在金佛山发现新物种“合溪石蝴蝶”;2019年,发现新物种“正宇梅花草”,并发现大面积金佛山兰;2023年,发现金佛山淫羊藿……新物种的发现与群落式物种展现,表明金佛山资源保护卓有成效。

  与此同时,南川坚持在保护中发展、于发展中保护,依托金佛山自然遗产地和5A级景区核心资源,充分挖掘金佛山的稀缺性价值,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康养度假和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目前已经形成了“金佛+春夏秋冬”系列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景区景点游、康养避暑游、民宿露营游、农旅融合游四大业态,打造了集冬季滑雪、山地越野、滑翔伞、飞拉达、瀑降、漂流、自驾等于一体的山地户外运动品牌,让“世遗净土·康养胜地”品牌享誉中外。

  “接下来,我们将以‘1343’总体思路为工作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一山一片一带多点’空间布局和‘四态齐升’的工作要求,聚力聚焦‘四个主抓手’,统筹资源强化‘五大行动’,书写康养南川宜居宜游宜养宜享新篇章,打造重庆文旅康养第一品牌、首选之地。”李波表示。

  具体来说,未来,南川将整体围绕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和五大特征,强化“+康养横向串”和“康养+纵向带”,升级传统自然观光、休闲旅游、禅修养心等业态,大力发展科普研学、航空飞行运动等新兴业态,构建“一半旅程、一半生活,一站式度假体验”等未来业态,持续运用科研成果,开展更为多样的研学活动进一步展示金佛山的资源价值和生物多样性,让更多的人走进金佛山,实地了解金佛山价值。同时,有机串联街区、景区、风景名胜区、康养开发区、旅游度假区,有效推进产品上下游增量,培育和做实现代康养产业体系等,让满目苍翠的绿水青山加速变成沉甸甸的金山银山。

  王静 刘廷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