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祀:让清明更“清明”
发布时间:2024-04-07 08:25:11 来源:
新闻摘要:

  

33333333333

  4月3日,市民携带鲜花前往区烈士陵园祭奠英烈。记者 陈姗 摄

  南川融媒讯(记者 邓的)每年清明节来临之际,为推进移风易俗,各相关部门、村(社区)都会发布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民众从自身做起,以文明、环保、安全的方式进行祭扫,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经过多年努力,文明祭祀的新风尚在我区已深入人心。

  绿色祭祀 鲜花寄哀思

  4月3日,记者在城区各花店看到,不少花店已经摆上适合祭祀的花束、花篮,店员忙着修剪花枝、摆弄造型、装束打包。在各类花卉中,菊花是人们清明祭祀的首选。

  “清明临近,菊花最畅销,今年的价格平稳,不算贵。”城区一花店店主王华介绍,除了黄白菊花以外,百合、勿忘我、康乃馨也是人们会用来祭扫的鲜花,也有人根据亲人生前的喜好来选择鲜花表达哀思。

  正在购买祭祀花束的市民张鑫说:“这几年都是用鲜花,不仅能表达心意,还更绿色环保。”

  近年来,我区积极倡导广大市民自觉摒弃不文明祭扫方式,不在路边、广场、小区、树林、草坪等场所焚烧纸钱及冥物;不摆放不易降解、污染环境的祭祀用品;不在祭祀活动中妨碍和影响社会公共秩序;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让祭祀更加健康、文明。

  现在,不少市民都会采取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等现代祭扫方式,共同维护“绿水青山”。

  节俭祭祀 孝道重当下

  谈起过去清明祭祀的一些特点,许多市民都认为有些过分“形式主义”。

  “以前清明节就比哪家的火炮炸得响、炸得久,哪家的纸钱烧得多,哪家挂青挂得大。”市民余小菊说,其实,老人在世的时候对他好,让他晚年幸福快乐,比什么都强。

  “侄儿在外地工作,以前每年都要匆匆赶回来,挂个青又匆匆赶回去,三天假期都浪费在路上,人还精疲力尽。以前老人最喜欢侄儿,所以老人走后,每年清明节,侄儿再忙再累都不敢怠慢,就怕别人议论,说最疼的孙子都不回来。”市民刘军说,“现在大家思想越来越开明,提倡采取网上祭祀形式,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网络平台,传播故人留下的优良家风家训、追忆故人生前的感人故事,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感恩和敬仰,我认为非常好。”

  百善孝为先。近年来,我区积极倡导“丰祭不如厚养,孝道注重当下”。缅怀先人重在心、不拘形,祭祀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

  安全祭祀 平安共守护

  牢记安全祭扫,人人都是安全员。在楠竹山镇谢坝村,志愿者李明贵一早就骑着摩托车开始巡山,这段时间回乡挂青的人多了,为了避免上坟焚香、烧纸、燃香烛、放鞭炮等引起的林区着火事件发生,他们村6个志愿者每天都要对全村的山林进行巡查,确保没有祭扫后遗留的火源。同时,每天都会向附近群众分发文明祭扫宣传手册,倡导鼓励群众文明祭扫,并通过讲述森林火灾案例向群众普及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森林防火有关规定,共同维护绿色生态环境。

  谢坝村只是我区安全祭祀的缩影。每年清明祭扫期间,我区都严格遵守有关防火规定,倡导市民自觉做到不在林地、墓地烧纸焚香、点燃蜡烛、燃放鞭炮,严防森林火灾和安全事故,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同时倡导市民合理安排祭扫时间,错峰出行,相互礼让,减少人员、车辆拥堵,确保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进行。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