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打造文明实践“178”
发布时间:2023-12-19 09:06:08 来源:南川融媒体中心

  我区打造文明实践“178”

  走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新路径”

  □ 记者 李崎君

  入冬,伴着冷空气来袭,金佛山开始“变装”。从高空俯瞰,一条蜿蜒的公路穿过山王坪,将森林划分为两半,一半翠绿、一半金黄,游客络绎不绝。

  山水颜值叠加文明底色,让这座现代化郊区新城时刻释放着新魅力。近年来,我区紧扣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景区“大金佛山178环线”文旅资源,拓宽文明实践工作思路,创新打造以文明实践“178”为统领,理响“178”、风尚“178”、青绘“178”为支撑的文明实践品牌,努力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之路。

  实施理响“178”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打竹板,啪啪响,二十大精神我来讲,总书记作报告,求真务实话成就,宏伟蓝图催奋进,坚定宣示鼓人心……”12月6日上午,冬日暖阳映照着山乡田野,古花镇红光村的村民们提着小板凳,端上热腾腾的油茶,围坐在新房子“坝坝加油站”,参加“理响178·一起加油吧”微宣讲活动。5名文艺志愿者穿上红马甲,以自编自演快板的形式,向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报告,该镇社保所所长以互动问答的方式向村民详细解读了2024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政策。

  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重在落实落细,文明实践是载体。近年来,我区将群众需求作为文明实践的努力方向,围绕构建大矩阵、链接新生活两手发力,打造理响“178”宣讲品牌,切实提升微宣讲活动的覆盖面、到达率和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更多百姓家中。

  构建大矩阵,将实践阵地延伸到群众身边。立足“群众少跑路”,我区在群众家门口建起“坝坝加油站”2600余个,并以此为支点,广泛开展“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调研,全面落实群众“点题”,系统建立坝坝宣讲、坝坝学技、坝坝互助、坝坝解难等活动清单,量身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截至目前,围绕理论政策、技术技能等累计为群众“加油充电”3.6万余场次。

  链接新生活,将理论知识内化到百姓心里。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是群众最大的需求,我区把宣讲作为满足群众需求和提升群众素质的思想引领,采取“微宣讲+文艺演出”“微宣讲+志愿服务”等互动化、组合化的方式,让身边人用百姓话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等。

  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创作文艺宣讲节目31个,联动1700余名宣讲志愿者开展微宣讲1468场,并推出《金山新语》云宣讲,把创新理论送到“指尖”“心间”。

  实施风尚“178”

  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纵深发展

  “满月、升学、搬家……办酒的名目太多了,很反感。”“我们要摒弃爱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的陋习,自觉抵制‘无事酒’。”……12月1日,“风尚178·抵制无事酒”访谈活动在大观镇金龙村“金大嫂”文明实践小家举行,村民们纷纷吐槽“无事酒”的危害和不良影响,志愿者现场宣读村规民约,鼓励村民签订《宴席办理承诺书》。

  “我们引导基层党委政府从村规民约入手,依托文明实践‘户连网’小家,收集村民真实想法,修订完善更合乎社情民意的‘禁酒令’,推动‘无事酒’整治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观“金大嫂”小家,是我区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引领乡风文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以文明实践“户连网”建设工程为抓手,从群众“需求侧”入手,广泛实施风尚“178”行动,架起干群连心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树立文明新风尚。

  伴着风尚“178”行动广泛实施,志愿者们根据“志趣相投、产业相融、自愿参与”的原则,组建“茶韵小家”“巧嘴小家”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特色“小家”1500余个,推动一项项富有特色、充满温度的文明实践活动在南川大地竞相开展。

  以大观镇金龙村为例,该村创新搭建起金大嫂、夜猫子、小先锋、小喇叭、田秀才、孺子牛等特色“户连”小组,将理论宣讲、农技培训等特色服务送入家家户户。

  截至目前,我区累计2万余名文明实践志愿者走进“小家”,收集社情民意1.3万余条,调解矛盾纠纷473起,帮助解决各类急事难事1600余件。

  此外,以风尚“178”为统领,“户连网”为抓手,我区还探索实施志愿者“问生计、问诉求、问建议、问良策、问经验,红白喜事必到、家庭困难必到、矛盾纠纷必到、合理诉求必到、突发事件必到”的“五问五必到”服务,真正做到“事有人管、难有人帮、诉有人听、苦有人问、喜有人贺”。

  实施青绘“178”

  点滴微光凝聚创新发展活力

  近日,第四届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奖名单出炉。其中,我区青绘“178”志愿服务项目被推选为金奖。

  何为青绘“178”?顾名思义:青年绘就文明美好蓝图,一起参与吧。

  “青绘‘178’的主体力量是单身青年这一特殊群体,通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青年们的兴趣特长、智慧才干,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助力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关键手段是要素流动。

  经调查研究,我区在职青年中,大龄未婚青年占适婚青年的20%,并且来自区外占比较大,大龄青年成家难、“宅男宅女”社交难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为此,我区创新探索“文明实践+青年力量”志愿服务模式,在全区120余个党政机关、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号召,组建了以单身青年为主体的青绘“178”志愿服务队,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发挥自身作用。

  “刚采的新鲜方竹笋,又脆又化渣,清炒、炖肉都不错,喜欢的朋友们赶紧下单哦!”在金山镇的方竹林里,青绘“178”志愿者开起了直播间。

  “草莓这种水果比较娇嫩,天气转凉后,大棚里面要再搭一个小棚,确保温度合适。”在南平镇懒懒山谷自然农场“耕读人家”书屋里,青绘“178”志愿者组织起了农技培训。

  以青春相聚,以志趣凝聚。青绘“178”志愿服务队根据志愿者的年龄、职业、特长、兴趣爱好等,组建理论宣讲、实用技术、文体健康等12个志愿服务小家,同时整合全区38个面向基层的部门资源,策划了“乡村女主播”“敲门行动”“茶香万里”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36个。

  此外,为进一步凝聚青年力量,我区推行系列志愿者嘉许、激励、回馈制度,成立“文明银行”,探索积分兑换礼品、积分兑换服务等志愿者积分时长兑换模式;引导5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企业成为志愿服务爱心联盟成员单位,对志愿者推出景区门票、公交卡、体检卡、观影卡等200余项礼遇回馈,志愿服务正能量实现“双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