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育”打造集聚人才“强磁场”——区人民医院人才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3-09-12 09:14:38 来源:
新闻摘要:

 

666666666666

  区人民医院召开青年人才工作座谈会。

  记者 陈蕗颖

  近年来,区人民医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围绕“引、用、育”三个方面,打好人才引进培养“组合拳”,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去年,在我区区级人才政策兑现座谈会上,该院有20人获金山英才津贴奖励,1人获新引进金山英才年度考核奖励,医院获得引才伯乐奖励、2021年区级人才优秀项目奖励、2022年人才创新揭榜重点项目。

  广揽英才

  “引”字为先

  三年前,从事心血管领域工作十余年的欧书林作为我区首届“金山英才”引进的医学博士,入职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作为负责人主持心血管内科全面工作。短短几年时间,他带领团队成功创建国家胸痛中心,并大力发展药物球囊扩张、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射频消融等心血管介入诊疗新技术,科室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得以迅速提升。2022年,科室一项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率达到95.34%,高于业内平均水平。

  与欧书林一并被该院引进的还有肿瘤血液科主任肖志季、内分泌科主任朱雪磊、精准医学临床转化中心主任盛尚春,麻醉科博士徐向钊等,他们不仅在自身专业领域经验丰富,而且皆有在大城市、名医院的从业经历。

  那么,他们缘何选择来南川工作?

  这一切源于区人民医院在人才引进待遇上的具体举措。为了吸纳优秀人才,区人民医院始终坚持党管人才,落实“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责任,出台了医院《人才引进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了《高级职称评聘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党委班子联系服务人才、各类人才称号申报、人才引进经费预算等制度。同时,该院在人才引进方面,聚焦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技能实用人才,分类施策,精准引才。对博士研究生或学科带头人实行“一人一策”,对南川籍优秀医学人才,实施“乡才回引”计划“靶向”引才,为其返乡发展提供平台。

  对于医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不仅要“引得进来”,还要“留得下来”。

  如何留人?“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机制留人、感情留人,以贴心和用心留住优秀人才,让人才动心、放心和安心。”区人民医院人事科科长刘华超介绍,该院为引进人才建立了服务专员“一对一”服务机制,在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对接沟通、来院考察、协议签订、入职办理等“保姆式”贴心服务的同时,从人才需求出发,千方百计解决后顾之忧,给予一次性住房补贴,提供人才过渡房,协助解决人才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从工作条件、科研资金、人员配备等方面为人才发展提供支持,为引进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打通人才引进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区人民医院先后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重庆市美丽医院建设示范单位、重庆市“智慧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复评,人才吸引力得到明显增强。五年来,该院累计引进博士6名、硕士研究生76名、高级职称6名,并通过“柔性”方式,引进四川大学、重医附一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专家定期来院服务指导,形成人才与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人尽其才

  人尽其“用”

  引才的目的在于精心用才。让引进人才在适合的领域和岗位上人尽其才,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应有的价值,才真正做到人尽其“用”。

  2019年3月,区人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投用,填补了我区在肿瘤放射治疗上的空白,为不少癌症患者带来希望。这背后离不开肿瘤血液科主任肖志季所做的努力。

  “2017年6月,我通过人才引进方式来到南川区人民医院工作,医院提供的平台和支持让我快速打开了工作局面,顺利开展起了肿瘤精确放射治疗工作,并且在市内各区县中达到技术领先。”从事肿瘤放化疗工作20余年的肖志季,在肿瘤综合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擅长各种肿瘤疾病的放射治疗、疑难病人的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肿瘤综合治疗。

  在引进肖志季后,肿瘤血液科先后开展了肿瘤精确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放化疗治疗及靶向和免疫治疗工作、全脑放疗联合肿瘤局部推量技术等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肖志季也成为了该院肿瘤血液科的学科带头人。

  肖志季记得,他刚到医院时,肿瘤血液内分泌科只有两个病人,每年的肿瘤收治量不到100人,门诊肿瘤病人也很少,科室只开展了很少的化疗工作,绝大多数的病人为对症性治疗。经过他和同事的努力,在2019年进行科室分科后,肿瘤血液科的住院病人收治量达到了1600人次。特别是在肿瘤放疗中心投用后,科室开展精确放射治疗后,肿瘤治疗效果明显提升,逐步形成了肿瘤放射治疗、肿瘤内科治疗、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晚期肿瘤姑息治疗等4个学科方向,更好地服务肿瘤患者。

  2021年,区人民医院实施了“柔性引才,助推医院人才培养”人才项目,通过“请进来”“传帮带”的模式培养医院现有人才,提高医师临床技术能力和科研教学能力。

  “柔性”引才的7名高层次人才都是各个学科的顶级专家,如果通过全职引才的方式很难引进,但是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他们会作为客座教授每周固定时间来院指导,不仅可以满足有就医需求的患者享受到顶级专家的看诊或手术,而且可以通过手术示范带教,门诊病患案例讲解,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方式培养医院中青年骨干医师。

  “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我们真正做到了这些顶级专家虽非我所‘有’,但只要有需要,就能为我所‘用’。”刘华超说。

  厚植沃土

  “育”出菁英

  人才重“引”,贵在“育”。放眼长远,抓实本土人才培育,变“输血”为“造血”,则是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该院通过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抓实医护高层次人才招聘、加大人才培训力度、鼓励人员外出进修等举措,不断健全和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2017年,泌尿外科博士付云锐被派遣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访学,在掌握了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以及膀胱肿瘤2微米激光切除术,熟悉了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肾癌根治术及肾部分切除术的同时,还把国外先进的医学技术带回了医院;一年时间里,眼科医师周华维在“重庆英才名师名家”杜之渝教授的带教下,已经能够独立完成青光眼手术;医学检验科主管技师赵毅在重庆医科大学开启博士求学之路……在全方位多维度的培植下,一批批踏实做事、潜心提升,重视科研、服务临床的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区人民医院正逐渐成为青年医务人员成长的沃土。

  “像付云锐、周华维、赵毅这样工作后继续深造学习的情况,在我们医院非常多,仅今年,院内就有3名博士、14名硕士在读。”刘华超告诉记者,目前,区人民医院已有博士4名、硕士研究生91名、高级职称203名……这样一串看似普通的数字,是该院在全面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推进各系列各层次人才快速成长、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了鼓励在职人员深造,该院出台了《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管理规定》,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优化员工的学历结构,激发员工学历教育的积极性,竭尽所能为员工提升素质提供帮助,着力培养出一批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精、技术能力强的医疗卫生人才。同时,建章立制,用政策留人,在职级晋升、评优表彰、进修、经费投入、重点学科等方面给予专业技术人才一定倾斜,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才,对其进行培养扶植,使其脱颖而出。

  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能提升医院的发展平台,而好的发展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随着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量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越发浓厚,区人民医院在论文发表、课题申报、科研成果等方面较过去都有了明显提升,医院学术氛围进一步加强,业务技术骨干优势更加突出。今年,区人民医院还将紧扣全区“1256”总体思路,聚焦拓宽医疗人才引进渠道、加大医疗人才培养力度、灵活医疗人才使用方式等精准发力,为人民安全健康贡献“南医力量”。

  (本版图片由区人民医院提供)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