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民医院在重庆2023“新时代南丁格尔思享会”中分享南川经验
发布时间:2023-06-06 08:42:58 来源:
新闻摘要:

  

  □ 叶慧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医源性感染之一,如何通过护理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日前,由重庆日报传媒主办的“全‘理’以‘护’——重庆2023‘新时代南丁格尔思享会’演播室公益录制展播活动”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演播厅温情开机,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邬开会的精彩分享,得到了众多护理同行的认可。

  据悉,本次活动邀请到近40位优秀护理工作管理者共聚一堂,讲述他们心中对南丁格尔精神的诠释与追随。重庆日报传媒副总经理肖东,重庆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楠,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鲜继淑,以及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录制现场,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邬开会以《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PDSA》为题进行分享,从背景、计划、实施、成效4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医院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举措,获得了护理同行的点赞。

  积极谋划,对症下药

  邬开会表示,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医源性感染之一,感染因素涉及医护人员操作、护理、患者管理等诸多方面问题,给患者预后带来不利影响。连续几年的《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显示,我国二级以上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幅度不大,需要建立多部门合作的机制,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以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重点改善(CVC)及(PICC)的相关血流感染问题。

  对此,南川区人民医院作为南川区护理质控中心,护理部将“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作为2022年持续改进项目进行专项整改。

  护理部成立PDSA专项工作5人组并细化分工,再次明确“指标定义”设定目标值为低于21年现况值均为有效。通过现况调查,制作柏拉图,进行真因查找,找出三大真因:无菌操作不规范、未能及时拔管、手卫生依从性差。随即拟定整改措施,进行重点改进。

  多措并举,整改实施

  在实施阶段,护理部拟定阶段性工作计划并督导落实;组织召开专题会,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及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参加,达到多部门沟通协作、总动员。

  护理部制定下发“两标准一流程” 规范医生护士相关工作要求。同时,开设PICC护理门诊,进一步规范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现有专科护士5人轮流出诊。重点科室同步开展护理院感组专项PDSA,达到深度整改。

  在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方面,医院进行6项整改措施:组织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强化重点科室培训;强化重点人员培训;重新梳理下发了“CVC和PICC无菌技术操作要求”,对操作人员规范穿戴、规范消毒方法、置管时最大无菌屏障、置管后维护等再次进行规范;制定下发“两单”指导临床工作;护理静疗专科小组定期质控巡查考核。

  在及时评估,尽早拔管方面:医院组织培训,提升医生护士早拔管意识和评估能力;三级质控巡查考核,督导有效落实;每年一次横断面调研并严格考核。

  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面:配合院感科开展相关活动,例如定期督导通报考核;持续加强手卫生培训督导通报考核;各科室加强手卫生质控,重点科室定期视频质控。

  “经过一系列的规范整改,2022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持续提升,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下降明显,降幅39.49%。”邬开会说,护理工作靠的就是细节,每一次改进和提升都是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邬开会表示,2023年护理专业改进目标“降低血管内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强调了核心策略,参照核心策略要求,南川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将持续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予以防控,期望达到“零感染”,更好的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我坚信,2023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够把我院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零感染’目标变为现实。”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