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下文明籽 开出文明花
发布时间:2023-03-30 09:00:38 来源:
新闻摘要:

  

  ■ 记者 刘晓娟

  从清晨入校时的问好,到课堂上生动有趣的课程;从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和谐友爱的同学关系,到充满大爱的公益实践……如今的校园处处是欢声笑语,处处是文明气息。

  校园是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近年来,我区各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道德实践,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着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和校园文明程度。

  近年来,我区学校不断绽放文明之美,隆化一小获评“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大有镇中心校、北师大南川实验学校等5所学校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南川中学、黎香湖镇中心校等8所学校成功创建为重庆市级文明校园,南平镇中心校、隆化二小等15所学校被评为区级文明校园……

  用文化描绘校园底色

  漫步在春季的大有镇中心校,葱茏的大树和漂亮的教学楼相映成趣,校内优秀传统文化、文明行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识标语随处可见,文明校园氛围融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大有镇中心校位于大有镇集镇一隅,还未走进校园,文明符号已映入眼帘。在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上,“会做人、会学习、会健体、会实践、会生活”15个大字在校园外的围墙上,用浮雕的形式,镌刻着学校对孩子们的寄语。来到学校大门处,高扬的门框乍看像一顶博士帽,细看又如张开双翼的小鸟。

  该校充分利用校园做文章,用文化赋予建筑灵魂。不仅打造了三个递进式的楼道文化,结合读书角创设开放式书吧,还建设了文涵廊和养正亭两个标志性区域,让校园内处处都有文化的符号,用文明涵养校园的每个角落。

  干净整洁的隆化八小,处处洋溢着昂扬向上、文明向善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活力。校园内醒目的标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及在学校各功能区域悬挂的名人名言、诗词经典,无不彰显出这所学校的文明底蕴。

  位于金佛山景区腹地的金山镇中心校,全力打造“春笋教育”特色,提炼出“天天向上节节高”的校训,开发出了“笋衣艺术”校本课程。通过每周、每月、每期的“笋娃之星”评选,营造出“文明、健康、奋进”的良好校风。

  始建于清代的古花镇中心校秉承“良好习惯,读书致远”的育人理念,在尹珍文化的熏陶下,倾力打造“古韵花香、阅读校园”的文化特色。

  历史悠久的河图镇中心校,运用“校史、校歌、校徽”等文化标识,浸润师生情感与心灵,以文明班级、书香校园、和顺大讲堂的建设打造为契机,实现自然景观、审美功能、育人功能的和谐统一,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都能育人……

  “校园既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也是生活的家园。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区教委基教科工作人员陈伟说,师生们的心中有爱、眼中有光、面带笑容,这样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才能成就新人。

  践行文明礼仪做金山美少年

  不学礼,无以立。近年来,我区始终把学生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融入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家风家教中,让学生全方位、多渠道地知晓、学习、践行文明礼仪,着力打造出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礼好,金山美少年”礼仪教育品牌,培养举止文明的金山美少年。

  在马嘴实验学校,礼仪是他们的重要课程之一。该校校长刘霞介绍,学校打造了以“传承礼仪教育、弘扬中华美德”为核心的“至善少年”礼仪课程,课程系统设计生活礼仪、课堂礼仪、就餐礼仪、尊师礼仪、接访礼仪、着装礼仪6项内容,并为每项礼仪课程设计了评价细则。同时,将这六个礼仪教育主题内容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劳动课程、班队课程相结合,每月一个主题,以实践展示活动的形式在全校开展“至善少年”和“至善班级”评比,以实现“集中展示、榜样引领”的作用。

  隆化六小将“明礼善行、德润人生”办学理念作为根本,以区域“四有八为”德育品牌创建为统领,优化校本礼仪课程,通过系列活动强化礼仪教育,促进学生将礼仪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名文明守礼的新时代好少年,赋能“全国文明城区”创建。

  白沙镇中心校积极开展“践行三善八礼,培育至善少年”活动,以洪音晨读、集会展示、主题班会、情景剧表演、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活动为载体,向学生渗透“三善八礼”内容,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

  山王坪镇中心校以“成才先成人,成人先识礼”为礼仪教育培养目标,提出“‘礼’行天下”的礼仪教育理念。邀请校外礼仪培训专家开展“礼仪教育”专题讲座,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堂、集会等渗透礼仪教育,强化“校园八礼二仪”日常训练和少先队大队部、红领巾监督岗及“小干部”的监督管理作用,让学生处处学礼仪,事事讲礼仪,时时有礼仪。

  ……

  活动赋能提升师生文明素养

  在南川大街小巷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有的戴着党徽,有的戴着团徽,还有的戴着队徽,主动搀扶老人、温暖特殊孩子、传播文明、践行环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师大南川实验学校乐善志愿服务队。

  在文明教育中,该校以探索“党建+”治理模式为抓手,通过实施“乐善承美文明润校”主题工程,以乐治、乐业、乐礼、乐行、乐学、乐和为载体,创设了全区首个未成年人志愿服务管理平台,推出以“1名党员+3名团员+N名少先队员+N名家长”的新模式,组建起9支乐善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活动。

  3月,是学雷锋月和文明礼貌月,这支队伍共开展了乐善·文明行、乐善·助老计划、乐善·亲子行、乐善·天使助飞、乐善·集市义卖、乐善·田园行、乐善·小法官培育、乐善·1+1帮扶8项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者达500人次,实现了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组织有意义、活动育人落实处。

  近年来,我区围绕培育校园文化、创新育人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活动影响力,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的节日”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德育课程、“童心喜迎国庆 共创文明校园”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聚焦立德树人,我区创新实施了“四有八为”区域德育品牌建设,各级各类学校重点围绕“八为”德育课程,培养“四有”品质学生,开发实施德育精品课程,构建区域德育品牌,提高区域德育工作在市内的影响力,开创了区域德育工作新局面,使德育活动课程化、课程精品化、精品品牌化,构建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区域一体化德育体系。

  依托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文明的种子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让南川呈现出最生动的文明新气象。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