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忙起来,产业才能兴起来”
——记区政协委员陈建

陈建认真听取村干部、群众关于土地流转的意见。 见习记者 易浩然 摄
南川网讯(见习记者 易浩然)“这一片撂荒地可以利用起来,种植高山蔬菜,山上的笋林也得产业化,不能还是走自产自销的老路,人辛苦了,还卖不上价钱。”近日,在合溪镇草坝村一块闲置的土地上,区政协委员陈建与当地的村干部交流着自己的想法:“草坝这里的原生方竹林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做好深加工,不能再让它自生自灭。”
陈建是一家食品公司的执行董事,主要经营范围涉及食品生产及销售、餐饮服务等。2022年,区政协开展“委员携手”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10名政协委员挂职“名誉村主任”,陈建也在其中。他挂职到合溪镇草坝村,担任草坝村的名誉村主任。
在前往草坝村“上任”的第一天,陈建驾驶着汽车行驶在狭窄的山路中,穿过一道道弯,整整开了两个半小时才到达草坝村。来到村子后,村里的原生方竹笋和沃土让他欣喜不已,可是村子里却少有年轻人的身影,资源如此丰富的村子却留不住人,这让整个草坝村看起来像一个“养老院”。
“村子里没有产业,年轻人出去就不愿意回来,人走了土地也闲置下来了。”草坝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均华向陈建介绍着村里的情况:“天高路远,有些老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村,我们村干部见识也有限,不知道如何把草坝村现有资源利用起来。”
草坝村有一万多亩原生方竹林,历年来由于没有管护,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因此笋农的收入也不高。面对草坝村的困境,陈建迅速让自己忙起来,他多次实地考察、深入走访,经过详细调研后,决定利用现有优势发展产业,填补村里的产业空白。针对草坝的实际情况,陈建决定以每公斤8.3元的价格保底收购草坝村方竹笋30吨,让草坝村的笋农们不再为销路发愁。同时,积极与重庆市林投集团合作,实现收储方竹林1400亩,每亩可为群众增收50元。在挂职“名誉村主任”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陈建还参与修建产业道路,为草坝村集体创收5000元,带动当地群众创收24.9万元。
接下来,针对闲置的撂荒地,陈建计划将两千亩土地集体流转,发展高山蔬菜,让这些闲置的撂荒地“忙”起来。通过整体打包流转土地,建立起土地与村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能够获得土地流转、务工、农产品三份收入,村民的收入大大提高。同时,与各大商超合作,让城里人也能买到新鲜可口的高山蔬菜。“给村民带来更多的收益,也让企业有一个稳定的基地,供给更有保障。”陈建说。
陈建告诉记者,政协委员、名誉村主任、企业负责人这三种身份让他肩上有责,也让他心中有力:“我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草坝村的产业定能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