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户领到分红后喜笑颜开。记者 刘晓娟 摄
南川网讯(记者 刘晓娟)近日,鸣玉镇会议室的大桌上,一摞摞现金垒成金字塔状,让人望着“眼馋”。这里正在举行2022年度鸣玉镇特种稻种植分红兑现颁奖大会,该镇163户“股东”获得分红18.42万元。被叫到名字的农户们陆续签字,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份红利,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2021年,鸣玉镇联合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技术团队,与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引进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重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李贤勇教授团队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六统一”即品种、播期、育秧、防治病虫、技术指导、收购价格统一,“四集中”即培训、管理、收割、销售全面集中的实施要求,采取“公司+科研团队+集体+农户”的订单农业、集体运营模式,在明月村4组建成150亩“特种稻种植试验基地”,达到化肥农药双减、老百姓省工省时省力的目的,促进增产增收,降本增效。
鸣玉镇农服中心主任陈远文介绍,合作公司对特种稻采取保底价收购,高于市场价的利润部分作为分红,20%归村集体所有,80%归村民。
与种植传统水稻相比,种植特种稻成本收入比降低15%,收益率提升50%,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股东”们尝到了“甜头”。2021年,明月村的特种稻获得丰收,种植特种稻的26户村民获得了15万元分红,村集体经济也收益3.7万元。
2022年,该镇扩大种植面积,在明月、金光、四中三个村种植特种稻650亩,公司以4元/公斤的价格进行收购,3个村入股农户共计收入61.4万元,其中农户土地入股产业收益的42.98万元,剩下的高于市场价收购产生的18.42万元利润则由参与种植的农户按照产量进行分红。
金光村4组村民龚月远可以算是“大股东”了,2022年他一次性种了15亩特种稻,在分红大会上,他收到了32960元的钱款,其中入股产业收入23072元,分红9888元。“与种植传统水稻相比,种植特种稻采用‘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种植过程省了不少事儿,收益还更高了。”龚月远说。
“划得着!划得着!今年种了9亩,除了卖水稻的钱,还有4000多元的分红。”明月村3组村民周后坤2022年第一次种植特种稻,收入了近1.5万元,他说2023年争取再多种几亩,再增加点收入。
“特种稻的发展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又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陈远文介绍,根据镇党委政府规划,以及村干部、农户的发展期待,2023年全镇预计发展特种稻1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