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晓娟
9月7日,第七批重庆市岗位学雷锋标兵、2015感动南川人物、区教委关工委副主任冯钧谦,第九届红樱桃“冬日针爱”志愿行动最美编织志愿者周锡容做客区融媒体中心《对话·南川榜样》直播访谈节目,传递他们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正能量。
冯钧谦 以赤诚之心教书育人
今年82岁的冯钧谦在教育岗位上已经有63年。63年里冯钧谦尽己所能,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在做乡村教师时,冯钧谦带着山里孩子,走往通向梦想的路。在涪陵的龙圹山区角邦寨,他将学校从最初的1个老师、3个学生发展到了6个老师、6个班、300多人,甚至办起了初中班,这个初中班,后来成了山里娃改变命运的“钥匙”,通过当地招干考试,跳出了“农”门。
调回南川后,他担任初三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全班56名学生在他的努力下,从原本成绩不好,纪律涣散,到最后有42人达到预选线,其中被师范正式录取的就有28人,其余人都考上了高中。
2000年,做了40多年老师的冯钧谦退休了。退休后时间多了、节奏慢了,但他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几个月后,区教委关工委找到他,希望他投身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冯钧谦欣然答应。
教学生活再次启程,不同的是,他的上课对象不仅是学生、老师,还有家长。此后20年,冯钧谦走遍了区里所有学校,通过宣讲的形式,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为青年教师提升教学基本功提供指导和帮助。
从事关工工作以来,冯钧谦撰写了师德师风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家庭教育、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等宣讲内容数十篇。对于高度近视的冯钧谦来说,撰写宣讲材料十分不易,每篇内容都需要大量资料积累,高度近视的不便用电脑,他就用“土办法”一点一滴去积累,每次在书籍或报刊上看到有用的资料,他都会从中摘录,看电视时,也会在身边放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像这样的记录本,已经被他密密麻麻写满了二十多本。
冯钧谦说,当了40年的教师,他感受最深的是教师是做人的工作,人情味最浓。当个好老师并不难,要记住教师的责任,要爱学生,当学生真诚的好朋友,彼此平等,敢说真话;善于沟通交流,真诚相待;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位置上,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你面前敢说真话。他说,只要力所能及,他必将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青少年做实实在在的事。
周锡容 愿做照亮他人的微光
2004年,周锡容退休后便成为了东城街道灌坝社区的一名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18年,疫情防控、创文创卫、交通劝导、扶贫助残、关爱留守儿童……几乎每一个志愿活动她都参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毅然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当中,积极活跃在社区的各个防控点上,开展排查、防疫知识宣传、劝导;2018年冬天,区妇联到社区组织志愿编织活动,周锡容加入了队伍,并主动承担起组织工作,号召社区志愿者一起参与;她还是一名交通志愿者,以前东街还没有拆迁时,解放路一带,经常能看见她忙碌在道路上拥堵的车辆之间,引导行人过马路。之后,她更是自学交通规则,只要在路上看到有交通拥堵,便会主动上前做“交通指挥员”。
周锡容不仅自己做志愿服务,她还带动身边的人加入。以前一起退休的工人,她带动她们一起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一次,周锡容在逛超市时,碰到一个年纪相仿的女士,闲聊中周锡容得知,这位女士平日里空余时间较多,周锡容便问她愿不愿意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还加上了联系方式,表示有志愿服务就叫她。后来这位还成为了社区的“好邻居”志愿服务队的一名骨干志愿者。
在十多年志愿服务工作中,周锡容持续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余热,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始终为社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生活中哪家有困难和需求,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热衷于公益事业,全年志愿服务时长1000多小时,先后被评为“全国消防志愿者”“重庆市最美交通文明志愿者”提名奖、第九届红樱桃“冬日针爱”志愿行动最美编织志愿者等。
周锡容说,学习雷锋精神是她一生的追求,只要身体允许,她会一直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