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网监测 一条线响应 一揽子帮扶
我区防贫返贫监测预警响应机制工作成效明显
编者按:近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发出通报,对2021年落实重庆市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38个区县(自治县)、18个镇(街道)和4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27项激励支持措施。其中,我区10项工作因成绩突出获督查激励,将分别获得市级资金奖励或政策、项目支持。
此次南川获激励的事项集中于乡村振兴、污染防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养老服务、医共体改革等方面,即日起,本报推出“南川十个事项获市政府督查激励”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我区在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方面工作成效明显,受到180万元资金奖励支持和在2021年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中给予加分的激励。
2021年1月,我区在全市率先建立和实施防贫返贫监测预警响应机制,建立“一张网监测、一条线响应、一揽子帮扶”工作机制,对脱贫群体,特别是脱贫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的生活状况进行动态预警、精准判定、精确帮扶。截至年底,我区防贫返贫监测预警响应机制共新识别监测对象14户38人,累计识别监测对象614户1982人,风险消除450户1591人。全区无一人返贫和新致贫,坚决守住了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动态预警
返贫致贫风险实时判定
我区“动态预警”包括线上大数据比对、线下走访发现、个人邻里自主申报三方面。
线上大数据比对。教育、住建、民政、卫健、医保等“两不愁三保障”相关行业部门开展数据比对,汇总就医信息、入学动态、住房申报、人口增减等数据,实时判断脱贫户的生活状况变化,并通过数据共享、精确开展线下走访核对,准确划定疑似返贫致贫群体,并及时纳入监测。
线下走访发现。村社干部、驻村干部、帮扶干部按一月两次的频率,重点针对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开展入户走访,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并在3日内完成上报及复核,同时建立台账,及时纳入监测预警范围。
个人邻里自主申报。遇到收入明显减少,重灾、重病、重大事故等特殊情况,可能导致年均收入低于扶贫标准的,农户或邻里之间,可直接向村委会申报情况,村委会3日内完成现场评价、乡镇街道3日内复核,确定是否纳入监测预警范围。
精准判定
返贫致贫风险精准画像
我区防贫返贫监测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风险等级。
一级预警主要包括因病、因学、因灾等特殊原因出现一次性较大数额的刚性支出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低收入户。
二级预警主要包括无创业能力,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或仅靠资金帮扶、产业项目、金融扶贫带动脱贫的容易致贫或返贫的低收入户。
三级预警主要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2020年重庆市执行人均纯收入6000元)左右的低收入户。
精准帮扶
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
监测预警确认启动后,即进入三级响应状态:一是村核实。村委会3日内需对预警监测对象进行关怀走访;二是镇上报。乡镇街道3日内完成复核研判,提出具体消除返贫和致贫风险的措施,并报区级部门备案,同时,建立监测台账,每月更新。三是区处理。区级主管部门接到情况报告后,3日内必须对乡镇街道提出的措施进行答复或解决,落实责任部门与帮扶对象。
同时,区级行业主管部门每月针对有关问题进行一次研判;区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每季度召集相关行业部门召开一次监测预警联席会。
对一级预警户以“兜”为主。通过民政、医疗、慈善会、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和保险机构及时进行兜底救助补助。
对二级预警户以“扶”为主。通过产业项目、金融扶贫重点帮扶,加强技能、创业培训,确保家庭至少有1~2项增收渠道,稳定增加家庭收入。
对三级预警户以“帮”为主。主要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谋划增收项目、解决家庭就业,有效拓宽家庭收入来源。
在此基础上,对标记为一级预警的,责任部门在一个月内落实政策措施;标记为二级、三级预警的,帮扶人及责任部门要持续关注,有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直至预警监测和台账消除。
为了把工作落到实处,我区还制定了三个监督协调机制:一是成立全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专项组,确保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二是建立部门协作共享机制,通过部门数据共享共用,提前预警并实时监测帮扶效果。三是建立督查督办监管机制。区纪委监委牵头对落实“四个不摘”“底线标准”坚守等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及暗查;区乡村振兴局对全区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进行综合督导;教育、农业、水利等对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具体的业务指导及工作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