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帮”转“兴”担使命 村企融合同发展
——我区“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消费帮扶周上,企业工作人员在销售农产品。
从脱贫攻坚的“万企帮万村”迈向助力乡村振兴的“万企兴万村”,从“帮”到“兴”,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不相同。
乡村振兴路上,我区136家民营企业及商(协)会结对帮扶34个乡镇(街道),“万企兴万村”正在续写新时代“山乡巨变”。
聚焦重点领域 形成正向联动共振
6月18日,由区乡村振兴局、区商务委主办的“福惠南川·美好生活——南川区乡村振兴消费帮扶周暨618电商消费节”活动在东街进行。
“‘金山红’红茶,采用金佛山高山生态乔木古树茶早春壮硕嫩芽为原料,以古法制茶为基础,融入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其茶体乌润光亮,汤色橙红透亮,层次明显,滋味甜醇,久泡汤色依旧,余香悠长。”活动上,金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市民推介古树茶,现场设置的品茶位更是茶香萦绕,引得不少市民品茗尝鲜。
消费帮扶周围绕南川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商贸等方面,开展南川特色农产品、旅游、美食推介以及电商直播带货。
活动现场,我区35个脱贫村、5个重点帮扶乡镇、10个重点帮扶村、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各种特产来到现场展销、售卖。三不加、庆酒、特珍食品、大观茶业等公司工作人员推介的商品精彩纷呈,牢牢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
重庆红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开心板栗酥、重庆味轩洲食品有限公司的豆腐干、会峰村的老盐菜……电商主播面向全国网友网络直播,线上线下销售均十分火爆。
我区“万企兴万村”行动中的16家企业现场下单,采购了大量农副产品,金额总计1290万元,提升了乡村振兴消费帮扶实效。
在实际帮扶中,我区通过举办“消费帮扶周”“农民丰收节”“消费帮扶产销对接”系列活动,拓宽销路促增收,组织民营企业与脱贫村、脱贫户签订购销协议金额近3000万元。
此外,我区建成丰必达5G电商直播产业基地,发动区网联会、电商企业开展直播带货活动200余场次。去年,全区购销帮扶金额达8685万元,超年度任务20个百分点,惠及3670户脱贫户。
突出系统推进 为乡村振兴蓄势添能
“利华鞋面加工厂在我们这里办厂,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不用外出打工了,还能照顾家里。”6月20日,河图镇河园社区4组村民陈智坐在工位前笑着说道。
“河园社区的这个厂是今年初投产的,当地80位村民在厂里上班,新手每月保底1800元。熟练后按计件领取工资,最多每月可拿5000元左右。”该厂负责人卢剑说。
据介绍,河园社区安置点集中安置了河图镇7个村200多户生态移民搬迁的村民,但镇上一直没有一家能解决村民就近务工的企业。引进了鞋面加工厂后,来厂里上班的基本是当地村民,解决了村民就近就业问题,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万企兴万村”中,我区搭建平台稳就业。全面发动区内136家民营企业及商(协)会结对帮扶34个乡镇(街道),以“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发动各类企业,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质量。开发公益性岗位3415个,带动脱贫群众增收1141.37万元;延续扶贫车间优惠政策,13个就业扶贫示范车间全部投产达标,带动59名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人均增收2万余元。
在西城街道会峰村,生长在山坡上的青菜头,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金疙瘩”。
依托地理气候等自然优势,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老盐菜产业,年产量100多吨。特珍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生产会峰老盐菜真空袋装即食产品,让会峰老盐菜“大大方方”进入超市、电商平台,销量进一步增加。
不仅如此,企业通过加工、销售,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我区立足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文旅资源优厚“三优”禀赋和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锶“三富”资源,系统谋划、靶向施策,鼓励民营企业创新生产模式、经营模式、流通模式,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强化联农带农机制。
走进鸣玉镇中心社区向家沟,当地村民正忙着管理秧苗。碧波翻滚的稻田,与青砖、石磨、陶罐等装饰的农家小院相得益彰,一派古朴宁静的乡村风貌。
该镇实施的“稻香渔歌”田园综合体建设以鱼稻共生综合种养业为支撑,建成“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南川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点”“人居环境示范点”。
其中,鱼稻共生综合种养业以中心社区股份经济联合社为引领,发展200亩水稻,每亩地投放600尾鱼苗。发展“鱼稻共生”综合种养项目,由农户、村集体经济、社会资本三方入股组建股份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联合社,目前共有106户村民加入,按照“433”模式对净收益进行分红。
“万企兴万村”正变短期帮扶为长期合作,更注重乡村整体发展。我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农民“变身”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工人等,成为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人。
目前,全区脱贫劳动力2万多人实现了就业,从“农户“变成了”员工”。广大民企正通过多样的合作模式,持续推进三产融合,为乡村振兴蓄势添能。
健全长效机制 村企联动融合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我区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创新实践,努力实现村企融合、共建共赢的良好局面。
6月13日,我区特珍食品、正硒饮品、渝南黔北花木市场3家民营企业与合溪镇签订合作协议,将在合溪镇打造万亩笋竹示范基地、古树茶种植加工厂、金佛山山泉水、金佛山高山杜鹃繁育基地等绿色生态产业,助力该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我区自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结对帮扶取得了实效。
如良瑜国际养生谷、兴茂康养项目、长青森林公园等文旅项目,与周边村(社区)结对子,不断探索与村(社区)的合作机制,打造农旅融合的“欢乐农场”,同时解决当地村民务工,建立起了多方共赢、多方有利的利益联结机制。
重庆五福盈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发展油茶产业,在大观镇发展5000亩油茶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村集体+农户”引进农业公司、发展专业合作社、激发农户积极性等措施带动乡村旅游、农家乐等集群发展。
灏天农业在石墙镇建立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现已形成种植、加工、购销一条龙的产业模式,并带动德隆、头渡等乡镇药农发展……
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将扩大民营企业参与广度。围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建立南川区“万企兴万村”行动招商合作项目库,大力开展“城市工商资本下乡”“迎老乡、回家乡、建故乡”等活动,推动民营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建立广泛的合作发展关系。
目前,我区已建立首批区级“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项目1个,确定“万企兴万村”行动示范点4个。营造政府引导有序、企业踊跃参与、乡村反响积极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我区已开展联村结对帮扶的企业达70个,结对帮扶村达20个。
根据我区“万企兴万村”行动计划,到2025年,全区将建成100个以上的村企合作项目,建成一批“万企兴万村”行动示范项目和基地,建立起一系列村企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更多村企融合、共建共赢的格局。
(本版文图由记者黎明采写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