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农文旅融合,南川如何用活“原”字
发布时间:2022-05-18 09:37:06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原乡原味,是乡村最大的IP。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摆在许多农业大区面前的重大课题。

  抓住“原”字,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构建核心竞争力。一个“原”字,既是农文旅融合的起点,也是着力处,进一步细分,涉及原生性乡村风貌、原朴性乡村生活、原生态乡村产业、原住民乡村人文,囊括土地、产业、人等诸多资源要素。

  这方方面面,如何做到有机和高效融合发展?近日,两江观察与多位专家一起,以农文旅大区南川为“样本”进行了深入调研探访。

  “原乡”才有“原味”

  乡村休闲旅游是个“老”产业,如今成了新风口。

  今年一季度,重庆乡村休闲旅游业实现营收238亿元,接待游客0.7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2.2%。其中,南川、巴南、巫山、彭水等区县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游客数、营收等关键数据更是创下新高,成为当地抓经济的新引擎。

  以南川区为例。今年一季度,南川区乡村休闲旅游接待587.55万人次,同比增长16.1%;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9.68亿元,同比增长32.2%,占同期旅游综合收入的36.9%。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南川乡村休闲旅游游客数在总游客数量中的占比,高达65%左右——“这个数据很重要,不仅证明了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分量,更反映出整个旅游业的新变化、新趋势。”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市政府旅游经济发展高级顾问罗兹柏解读说。

  南川是怎样做到的?

  乡村休闲旅游业许多地方都在抓,游客要到你这里来,关键在于抓住一个“原”字——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原社长、总编辑高舜礼认为,城里人对乡村最大的向往、最大的需求点,是“原乡原味”。

  南川区鸣玉镇向家沟的“稻香渔歌”田园综合体项目,对“原乡原味”的乡村休闲旅游业作出了小成本、高收益的有效探索——

  这个项目位于南川区北部群山簇拥之中,当地交通条件、自然禀赋都不算好,但由于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乡原味”,反而对城里人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成为新晋打卡地。

  鸣玉镇党委书记毛霞介绍,这里没有搞大拆大建,而是以较小的投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对乡村院落等进行非常有限的“小修小补”;对当地农村的产业布局也未作大的调整,该种稻的种稻,该种油菜的种油菜,该栽藕的栽藕,该养鱼的养鱼;旅游产品的设计,例如赏花、插秧大赛、摸鱼比赛等,也都照产业布局作些“微调”即可,并没有打乱农业生产生活的节奏……

  如此真实地展示出乡村的本来面目,城里人反而特别感兴趣。毛霞认为,这种乡村休闲旅游业模式,等于以最小的代价,最大程度提升了含金量。

  “乡村休闲旅游不要景区化。城里人到乡村,不是来逛景区的,而是要深度体验‘原乡原味’的乡村生产生活。”罗兹柏认为,在对乡村休闲旅游业的路径把控上,千万不要走偏了,花大力气、投大资金搞出一些“不土不洋”的旅游产品,吸附力不强、效果不会好,投入与收益不成比例,这样的发展路径顶多火一时一季,是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原生态”催生新价值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落脚点,要体现在产业的含金量提升上。

  高舜礼认为,乡村不要颠覆式地发展产业,一旦破坏了“原乡原味”,就失去了乡村业态的核心竞争力。乡村要大力发展的,是要将传统农业和手工业“接入”现代业态,打造“原生态乡村业态”。

  南川是我市的农业大区,也是农林领域的科技大区,把先进生产力“接入”乡村产业,有较为雄厚的基础,也有突出的优势——

  位于大观镇的蓝莓科技产业园,既有“智慧农业”方式管理的种植基地,也有育苗中心、科研中心等高科技含量的支撑系统,是我市首个蓝莓科技产业园和规模最大的蓝莓生产加工中心。整个园区亦农亦工,既有乡村的原生态,也有现代工业的“震撼力”,二者达到较为完美的有机融合。

  河图镇骑坪村被称为“板栗之乡”,但以前,板栗种植规模小、总产值低,含金量未得到充分释放。近年来,该村牢牢抓住这一“原味”,不仅扩大了种植规模,打造了万亩板栗基地,还联合西南大学等高校院所,“接入”现代业态,注册了“图个吉栗”品牌,建了板栗加工厂,引入了电商平台,生态农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三大核心产业搞得风生水起,“图个吉栗”成了线上线下爆款。

  鸣玉镇的“五彩油菜花”“稻香渔歌”项目以及“宜香优2115”优质水稻、舒糖米等,同样是“原生态乡村业态”的典范之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宜香优2115”的市场售价达到每公斤24~30元,“稻花鱼”每公斤售价达40元,与重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研发的“舒糖米”可卖到每公斤百元左右,“稻香渔歌”项目让每亩田地的产值从1000多元提升到超过万元。

  “稻田泥鳅王”年收入超百万元、板栗村户均增收超2000元、向家沟户均增收超2200元;近5年来,整个南川区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8倍……从这一系列实践来看,高舜礼认为,“原生态乡村业态”所产生的价值同样能达到较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具有可持续性。

  未来,鸣玉镇的“舒糖米”项目也将由200亩试种扩大规模;骑坪村的“生态农业+”将从板栗延伸到更多品种;大观镇的乡村美学运用,将从“大观原点”适度复制到乡村休闲旅游业其他线路上……可以预见,以“原乡原味”为核心理念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李洛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