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狮村枇杷园业主谢方维查看枇杷生长情况,为即将到来的游客采摘期做准备。 记者 李佳遥 摄
■ 记者 李佳遥
近日,金山镇邀请果蔬种植大户开会商讨,如何依托农旅融合发展“后备箱经济”。
金山镇海拔较高,夏季气温比南川城区低5℃左右,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每年夏天都能吸引一大批游客前来避暑游玩。龙山村是该镇发展避暑游的先行者,全村共有80余家农家乐,村民们把房屋租给游客避暑,顺便销售土鸡、土鸭、新鲜蔬菜等农产品,大家都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加之黄泥垭隧道建成投用、金头路通车、连接金山的道路提档升级,从南川城区驾车到金山镇只需30分钟,公路的通畅让金山镇的“凉”资源优势更为明显。金山镇瞄准这一优势,着眼“后备箱经济”,将果蔬产业串珠成链,推进农旅融合,着力让金山晚熟李、高山蔬菜、小河米粉、小河挂面等经由后备箱,去往更远的地方。
大家踊跃发言,出谋划策,达成一致——规划休闲采摘游路线,绘制采摘地图,制作宣传资料,相互推介,抱团发展,形成联动效应,共同打响金山品牌,让金山镇成为休闲采摘的优选地。
一场农旅融合实践悄然铺开——
眼下,金山镇龙山村人居整治工程紧锣密鼓地推进,金山文旅小镇二期工程如火如荼,来到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
前不久,果农程世贵在院星村新流转的150亩地里种下了7500株晚熟李。
今年是程世贵种植金山晚熟李的第九年,这一年,他首次扩大规模,在原有300亩李子林的基础上再添150亩,同时,成立了重庆金渡隆农业有限公司。
2014年,程世贵回到金山镇发展晚熟李。2019年,李子迎来了丰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购买,当年收入25万元,去年收入更是达到了40余万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程世贵的“李子大王”名声已打响,不少邻村、邻镇以及周边区县的果农闻讯前来取经。3月中旬,头渡镇的果农就从他这里购买了三百余株李子苗回去试种,并邀请程世贵当技术指导。
说到金山晚熟李的畅销,程世贵说,最关键的还是品种优良。为进一步提高李子的产量和品质,程世贵通过探索实践,用嫁接的方式培育出了新品种,让李子口感再上一层楼。
说到未来的打算,程世贵说,虽然目前看来李子的确不用打广告就能畅销,但长期来看,还得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人品尝到美味的金山晚熟李。
来到金狮村1组的蔬菜基地,棚内工人们有说有笑地进行番茄分苗。去年11月,重庆菜优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了80亩地用于发展生态蔬菜,据该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地位于峡谷地带,地势平坦开阔,不远处的藻渡河可提供灌溉水源,利于发展蔬菜种植,现场考察的时候,一眼相中了此地,打算在此种植螺丝椒、番茄、莴笋、黄瓜等反季蔬菜。
据介绍,该公司从事蔬菜种植多年,有着稳定的销售渠道,主要为中心城区蔬菜市场和各大商超供货。“基地所用薄膜均可降解,肥料也是用的生态有机肥。近年来,生态农业备受关注,金山镇旅游禀赋优势明显,公司打算‘入乡随俗’,开辟新的地块供游客采摘体验,为金山镇发展休闲采摘游贡献一己之力。”基地负责人说。
来到同样位于金狮村1组的枇杷园,业主谢方维正在果园里查看果子生长情况。果子长势喜人,谢方维满是欣慰。
2010年,谢方维回到家乡创业,流转了260亩地,种植过花椒、车厘子等,均以失败告终。2016年,谢方维重振士气,四处考察,最终决定从成都引进五星枇杷。
去年,枇杷迎来丰收。“大部分是游客自己来采摘的,余下的我们装筐运到南川城区售卖。”谢方维说,去年枇杷园收入8万元,枇杷的丰收让她尝到了采摘游的甜头。
今年,谢方维打算把自家房子打造成农家乐,游客采摘完枇杷后可到此吃饭、歇息,这将为她再添一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