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喀斯特桌山地貌
黎香湖
黑叶猴
兴隆镇茶叶基地
核心提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南川坐拥金佛山“天然宝库”,拥有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锶“三富”资源,全域森林覆盖率达56%;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领跑主城都市区,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气候标志……
近年来,南川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确处理好潜绩与显绩、保护与发展、生态与民生三个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开辟绿色发展新境界。
今天的南川,生态优势成为最大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加速夯实“绿色本底”
近年来,南川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累计投入生态环保资金24亿元,高质量完成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城乡大地呈现出天蓝水碧、满目苍翠、鸟语花香的美丽画卷,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
南川始终奉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聚焦突出环境问题,坚持源头管理防范污染和精准施策治污相结合,制定出台实施《南川区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南川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等24个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有关制度,率先在全市建立生态环境领域信访投诉举报工作制度、生态环境保护暗访工作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约谈工作程序规定、生态环境保护联动配合工作制度、生态环境保护“6+1”责任体系,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精准治污上,南川区集全区之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累计投入92711万元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用于城市生态品质提升、乡村绿色家园打造、生态环境保护等21项重点工程。
在“守护蓝天”方面,南川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坚持深度治理和科学管控“两手发力”、污染减排和环境扩容“双轮驱动”举措不动摇,依靠大气网格化自动监管平台、重点排污企业在线联网管控平台、移动执法监管平台等智慧化监管平台,开展涉气“散乱污”整治、涉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夜间建筑施工等专项执法检查;继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夜间施工噪音帮扶检查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开展部门联动坝坝舞扰民联动管控行动,实现“技防”和“人防”优势互补,污染源“靶向治理”更加精准。2021年南川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8天,优良率达到96.7%,空气6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连续5年领跑主城都市区,“南川蓝”持续刷爆朋友圈。
在“守护碧水”方面,南川深入落实河长制,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污水三排”整治为重点,以水源地标准化建设为手段,探索推进水源地可视化实时监控平台、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和水环境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建设完成3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设施管网,完成30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项目;完成4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完成2个城市、33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49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此外,南川还在建立流域上下游乡镇(街道)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河流水质“纵向”奖惩制度,按照“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监”“分段清漂”等方式,落实全区河流的分段管护责任。
藻渡河、大溪河、黎香溪、蒲河4条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芦沟溪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其中大溪河平桥断面由2015年Ⅴ类水质提升到2020年Ⅱ类水质。
在“守护净土”方面,南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两个95%”目标完成,完成了南川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高标准严要求完成了双赢磷石膏渣场、先锋氧化铝和水江氧化铝尾矿库整治,建立警检环联动机制依法从严从速打击危险废物犯罪,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建立全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危险废物“一物一码”管理体系建设全覆盖,固体危废和重金属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守护生物多样性 持续做大“生态家底”
守好“绿色本底”的同时,南川还在持续做大“生态家底”。
南川区以金佛山为核心,共划定生态红线总面积为590.68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22.81%,自然保护区与生态红线边界重合率达100%。
在此基础上,南川狠抓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夯实生态基础。
金佛山是世界罕见的喀斯特桌山,地层、岩性分布齐全,具有很好的区域代表性,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
2021年,科技部公布了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名单,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管委会与西南大学、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联合申报的“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列其中。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喀斯特槽谷生态系统为观测对象,围绕实施生态文明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战略,根据石漠化综合治理、动植物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技需求,瞄准国内外喀斯特研究的热点前沿和重大科学问题,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探索喀斯特槽谷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机制以及资源环境效应,为解决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推动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支持。
金佛山还是银杉、黑叶猴等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富集的地区和分布的最北界,被誉为国家珍贵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积极开展银杉野外调查和人工繁育,已发现树高1米以上的野生银杉572株,人工繁育银杉幼苗3000余株,野外回归1700余株。
为了持续开展黑叶猴、林麝等珍稀动物的种群数量调查、生态恢复和监测工作,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在黑叶猴、林麝活动区域配备红外线相机和野外视频监控,实现了珍稀动物的数字化、智慧化管护。
森林,是南川最殷实的生态资源,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因此提升森林质量成为南川现阶段实施生态修复的重中之重。
2021年,南川完成营造林24.7万亩,新增重庆市级绿色示范村3个;实施永隆山1000亩森林景观提升工程,栽植彩叶、开花植物20.5万株;投资3200万元启动7.34万亩石漠化治理项目。
同时,南川区还大力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在花山公园、永隆山森林公园打造3200公顷森林屏障,提升城市公园绿化。
南川在德隆镇银杏村、隆兴村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山清、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的目标,这也是全市首批12个部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之一。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持续畅通“转化通道”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南川编制实施全区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三线一单”,划定生态空间面积705.95平方公里,将环境管控单元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作为全区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城镇建设和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
在不断厚植生态优势、改善生态品质的同时,南川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两山”转化路径,把“三优”禀赋、“三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南川人民真正吃上“生态饭”。
南川聚焦提高金佛山含金量,着力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持续实施“金佛+春夏秋冬”产品提升行动,唱响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四季歌”,推动观光游向康养游、体验游、深度游拓展,旅游综合收入大幅增长,“金佛山·福南川”成为响亮旅游名片。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和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构建起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蓝莓“3+2”特色农业体系,打造了一系列“金佛山珍”区域公用品牌农特产品,“富硒”品牌方兴未艾,乡村旅游持续升温,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南川区共有20个镇村获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级示范。
南川加速培育大健康产业,构建种、加、销、医、养、研中医药全产业链,40多家医药企业落地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打造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四大业态品牌,以八大康养旅游综合体为代表的康养产业产值已突破100亿元,“世遗净土·康养胜地”品牌引人瞩目,“重庆康养看南川”态势日渐显现。
不仅如此,南川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推进光伏发电、水电、风电、页岩气能源开发利用,建成84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完成12个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和金佛山水力发电公司9600千瓦小水电复建项目;中石化重庆页岩气公司成功揭牌,页岩气日产量达到510万立方米,常压探井单日产气量刷新国内记录……
南川积极作为、不懈探索,用实际行动、阶段成果诠释了一个深刻内涵: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下一步,南川将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制度路径,推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增效。例如推广生态银行模式,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等,并计划在金山湖片区打造“两山”转化示范带,努力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数读>>>
全域森林覆盖率达56% 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领跑主城都市区
累计投入生态环保资金24亿元 人工繁育银杉幼苗3000余株
康养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页岩气日产量达到510万立方米
20个镇村获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级示范
划定生态空间面积705.95平方公里 打造3200公顷森林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