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崎君
方竹笋是我区特色农产品之一,通过方竹笋,我区形成了竹苗培育,竹林种植、管护,竹笋粗加工、深加工,竹笋贸易的全产业链,同时依托竹笋产业培养的产业人才资源,早已走出南川,走向全国。
立足于全区产业特色,重庆南川石银村镇银行以银行风险管理为基础,以满足竹笋加工企业、竹笋经销人员融资需求为起点,从全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发了“竹笋贷”,以金融为纽带,解决竹笋加工企业、竹笋经销人员共同的融资问题以及企业主竹笋原料供应、经销人员竹笋销售的问题。
“方竹笋交易的黄金时间太短,竹笋深加工企业必须在产出季收购,预定全年所需的原材料。”该行乡村振兴部部长何翼介绍,传统的银行贷款流程,难以在满足合规要求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为竹笋经销人员发放贷款。因此,他们从服务三农出发,创造性地开发“竹笋贷”,在合规、风险可控、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为经销人员发放符合交易实际规模的贷款,从而解决产业上下游融资难的问题。
据了解,“竹笋贷”以交易关系为发放贷款的依据,让经销人员能够获得贷款,从而让企业能够有效管理原料供应商,帮助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也使经销人员能够有充裕的资金收购竹笋并有稳定的交易对象,最终解决企业原料供应和资金的问题。该产品不仅适用于企业,同样适用于个人,从上游经销人员出发,解决下游深加工企业原料供应和融资难的问题。
金山镇笋农刘润双就是受益者之一,每到方竹笋采笋季节,他就会向农户收购方竹笋,再销售给各个竹笋深加工企业,由于短时间内资金需求比较大,一时间造成了流动资金不足。了解到情况后,该行和他签订了3年的“竹笋贷”贷款合同,每年向他发放50万元的贷款用于收购竹笋,切实帮他解决了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
自开展账户优化服务以来,该行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支持经济发展、服务小微企业和流动就业群体等方面大力开展工作,推行“无感授信、有感反馈、随时用信”的整村授信模式,持续优化,不断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和帮扶小微企业发展。在“大树茶”行业,该行完成了德隆镇茶树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布设工作,推出“茶树贷”,向该村212户茶农进行集中授信,授信总额1000万元。同时紧跟“旅游升级”发展战略,向区内部分重点旅游企业及金佛山、山王坪等旅游环线特色民宿、农家乐等经营主体发放贷款5880万元。
何翼表示,该行将紧紧围绕我区“3+2”特色产业,深挖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以具体措施解决行业内融资难的问题,践行该行服务小微、服务三农经济的市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