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法院五年亮点工作回眸

区法院设立“一站式”诉讼服务窗口,提升服务水平

执行迅雷行动,为农民工收回被拖欠工资

巡回法庭走进基层开展审理工作

法官走进企业讲解民法典知识
五年来,区法院共新收案件70634件,审执结70152件,结收比99.32%,结案标的额116亿余元,审执质效迈入全市基层法院前列;连续5年荣获全市法院“审判工作先进法院”“执行工作先进法院”“队伍建设先进法院”;政法队伍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常年位居全市基层法院前列,2020年度政法队伍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位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一位……
五年来,区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力服务保障南川高质量发展。
依法履职显担当 更高站位护航发展
五年来,区法院坚持利剑高悬,共受理刑事案件2235件,审结2209件,判处罪犯2255人。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共审结涉黑涉恶案件8件93人。高效审结杨某、王某某等18人恶势力集团实施“套路贷”犯罪、唐某某等38人黑社会性质犯罪两起涉黑涉恶大案,一名同志荣获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嘉奖。
集中打击邪教犯罪。2018年开始,市三中法院辖区五个区县发生的邪教刑事案件全部由南川区法院集中审理,共审结邪教案件22件70人。
依法严惩故意杀人、抢劫、绑架、放火、涉枪涉爆等严重暴力犯罪73件89人,依法惩处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560件751人,两类案件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助力“全民反诈”行动,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15件,关联犯罪35件。
坚决惩治腐败犯罪。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等34件40人,审结行贿犯罪6件7人,审结关联洗钱犯罪2件2人。
提高政治站位,服务保障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法院工作与大局“同心、同向、同步”。
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全院干警对水江镇7个村及峰岩乡正阳村231名贫困户开展精准帮扶,创新“组织生活+脱贫攻坚”“组织生活+执法办案”党建品牌。
找准司法服务保障与区域发展战略的结合点、切入点,依法履职尽责,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支撑。
聚力保障南川工业产业发展。妥善审结涉工业园区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案件19件、企业民商事案件318件,保障“一园四组团”持续拓展;高效审结涉园区企业民商事纠纷312件,涉诉标的1.12亿元;在园区设立2个司法服务民营经济示范点。
在重庆市2019年营商环境评估中,区法院牵头负责的执行合同分项考核排名第一。
着力营造法治化文旅环境。围绕景城乡融合发展思路,设立3个旅游巡回法庭,为南川打造旅游升级版贡献司法力量。
努力服务乡村振兴。审执结“三农”案件3400余件,为法治乡村建设保驾护航。创建5个“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成立依法行政、巡回审判、多元调解、培训指导四个工作专班,创新十个工作载体,制定“订单式”服务项目清单,多角度、全方位、体系化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示范点工程获肯定,经验做法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动态》并向全国推广。
奋力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审结行政诉讼案件889件、行政赔偿案件99件,经协调实质化解行政争议270件。联合区司法局成立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中心,深化行政争议源头治理。
创新品牌显作为
司法为民亮点纷呈
区法院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五年来,区法院积极参与区政府牵头的重点项目建设中的矛盾纠纷化解,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审结医疗纠纷143件,调撤率41.4%,推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妥善处理农民工劳动报酬……
办理家事类案件4289件,出台《家事审判工作实施办法》《家事调查调解员工作办法》;捍卫未成年人权益,审结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79件,审结涉未成年人民事权益案件1178件。成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室,培育法院“向阳花”公益品牌……
五年来,区法院奋力执行攻坚,找准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的突破点,高效兑现权益。执结各类执行案件24990件,执行到位标的额53亿余元。2019年被表彰为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先进单位,执行改革案例入选重庆法院首批十大司法改革典型案例。
率先建立“执行+值班”机制。出台值班备勤等制度,每天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打造常态化备勤模式。执结案件2000余件,执行兑现金额1亿余元。
创新“执行+保险”机制。与中国人保南川支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保险担保服务窗口,开设执行保全险、执行找人险、执行找物险。推出“执行悬赏保险”。
推进“执行+智能”建设。依托全国法院执行“总对总”查控系统,实现应查尽查。深化执行保全中心、执行事务中心、执行指挥中心、执行大厅标准化建设。
司法改革显成效
司法质效上新台阶
五年来,区法院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和基层基础建设,努力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司法智慧。
开创法庭建设新局面。两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法庭建设的决定》,完善法庭配套设施。按照“管辖覆盖、服务发展、便民利民”的思路,创新打造“4+3+1”巡回法庭。
开启诉讼服务新模式。加强法院机关和人民法庭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将与审判和执行相关的导诉、立案、交退费、查询、阅卷、申诉、咨询等集成到诉讼服务大厅。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升“智慧诉讼服务”水平,推进“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服务模式,网上立案12347件,跨域立案58件,电子送达13914件,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探索工作衔接新路径。用好“老马工作室”加强诉源治理,整合调解资源,邀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行业协会驻站调解,汇聚解纷力量;依托“代表委员联络站”,让代表委员深度参与、深入了解法院工作,为代表委员履职提供常态化工作平台。
建立两项机制,推进“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和“一街镇一法官”工作机制建设,推动司法资源向基层下沉。
借力科技支撑,建成数字化法庭23个,实现“云上共享法庭”与全市各法院科技法庭的云上共享,满足人民群众网络司法需求。
开辟普法宣传新阵地。用好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报道法治讯息、传播法治声音。拍摄扫黑除恶微电影《“八天八夜”的审判》,荣获全市政法宣传作品优秀奖。
聚焦公平正义,抓牢以司法改革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点,聚力提质增效。
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落实“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保障法官依法独立裁判,法官直接签发裁判文书44941份,占案件总量的99.51%。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刑事速裁程序改革,1456件认罪认罚的刑事案件实现快审,平均审理期限缩短至10天以内,认罪认罚适用率达80%以上。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下一步,区法院将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积极服务大局,竭诚司法为民,严格公正司法,推动全民守法,以更加雄健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过硬的作风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稿件由记者黎明采写,图片由区法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