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园美映蓝天 碧水清流景入画
发布时间:2022-01-09 10:53:29 来源:
新闻摘要:   山青园美映蓝天 碧水清流景入画  ——全区五年生态环境工作回眸     山青水绿的金佛山碧潭幽谷     错落有致的西城街道沿塘社区梯田     清水潺潺的凤嘴江     城区一角     数说成绩...
  山青园美映蓝天 碧水清流景入画

  ——全区五年生态环境工作回眸

  

 

  山青水绿的金佛山碧潭幽谷

  

 

  错落有致的西城街道沿塘社区梯田

  

 

  清水潺潺的凤嘴江

  

 

  城区一角

  

 

  数说成绩

  

 

  

 

  

 

  

 

  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检查企业监控平台运行情况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水平协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如今,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5.2%,城区空气质量年均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连续五年领跑主城都市区,全区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大溪河由2017年的劣Ⅴ类水质变为持续稳定在Ⅱ类并获评全市五条最美河流之一,在主城都市区生态功能和地位更加凸显,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蓝天绘就城市底色

  “现在的朋友圈,蓝天照已经刷不了屏了,大家都见得多了!”

  “作为南川人,推窗见绿、出门赏花成常事,空气变得更清新了!”

  漫步南川街头,蓝天下,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举目远眺,一江两岸,白云浮动,这是70万南川人民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

  自开展蓝天保卫战以来,我区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强化交通污染、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防控力度,完善了大气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为切实解决油烟造成的大气污染,区生态环境局针对餐饮企业的灶台数量和风量大小,帮助餐饮企业选择适合的油烟净化设施,通过收集、处理等方式,净化掉炒菜时产生的油烟、非甲烷总烃等,最终实现达标排放。这样的整改近年来共完成了435家,占全区重点餐饮企业的70%以上。

  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推进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和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加强成品油流通环节质量监管,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完善非道路移动源污染控制管理。

  加强施工扬尘、道路扬尘、脏车入城、运输扬尘、绿化带积尘以及裸露扬尘控制。严格督促落实施工扬尘控制十项强制性规定,开展施工工地扬尘控制“绿黄红”名单管控制度及分级管理,累计创建和巩固绿色示范工地和道路30个(或条),加强道路精细化清扫保洁,淘汰黄标车3000余辆,不断提升空气质量。

  针对工业污染,完成“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549家,完成烧结砖瓦企业大气污染整治工作,组织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依法督促不达标企业完善治理设施,全面落实粉尘、扬尘控制十项要求,严控工业污染。

  在城镇生活大气污染防控方面,不断强化露天熏制、露天烧烤、夜市排档油烟排放监管,禁止露天焚烧行为,并加强建筑装饰、干洗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管控,推广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品。

  碧水映衬特色风貌

  2019年,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在对鸣玉镇文化社区开展突击检查时发现,该地一生猪养殖场沉淀池存在粪水渗漏、污染外环境现象。执法人员随即要求养殖场对污染治理设施、干粪堆场等进行整改,杜绝污水外排,并对流出的污水进行采样,根据后续检测结果,依法对养殖场负责人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要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从源头上进行管控。农村面源污染是我区河流水质主要污染源之一。过去,大溪河流域生态“欠账”多,污染严重、水质恶化,水质曾一度在劣Ⅴ类至Ⅳ类之间波动,成为一条“失去生命的河流”,近年来,我区统筹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使大溪河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

  自我区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不断强化水污染源头管控,通过对全区河流污染进行详查,找出水污染首要根源,精准施策加大畜禽污染防控力度,严格按照全区养殖区规划调整方案,责成相关部门加大对禁养区养殖场企管理,坚决关停在禁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258家。

  同时,采取加大河流断面监测能力,对全区56条河流及其沿线200米以内范围进行专项排查,在问题最突出、存在疑似污染的断面,自行设置监测点位,实现全区所有河流监测全覆盖。

  此外,我区还采取“一河一长”“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一河一警”“一河一监”“一河一标”和“分段清漂”等方式,落实全区河流管护责任,对标对表对症施策,确保全区水环境安全。

  在城市水环境保护上,我区强化龙岩河、凤嘴江、半溪河“三江六岸”生态走廊建设,生态修复城市段受损岸线,充分保留城市建成区扩展段河流生态岸线,营造多样性湿地系统和良好生态景观。配合城市快速扩展,新开发片区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落实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收集率。

  绿地铸就人居品质

  在凤嘴江书画院至高架桥休闲景观工程项目景观廊道,河道两边栽种了高高低低的乔木,边坡上打造了草坪、栽种着红槿木。

  “现在景观打造出来了,公路也拓宽了,我们都爱来这里散步。”市民韦利华在晚饭后,从凤嘴江金佛山书画院出发,沿着隆化大道延伸路散步,成了他的休闲新方式。

  隆化大道延伸路只是我区景观打造的一角。近年来,我区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在城市绿化景观建设上,结合半溪河、凤嘴江生态治理工程,本着传承文化、突出人文、方便群众、引领和谐的景观建设理念,采取加大政府投入、吸引社会捐助和经营城市的筹资模式,大力推进新建、改建新城区亲水休闲公园、尹子祠文化公园等。

  在此基础上,我区还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落实城市突出功能生态修补与修复,深化城周石漠化治理,保护花山、永隆山、九鼎山城市生态屏障,不断完善城市公园景观建设,提升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有序推进生态垃圾分类收集清运,落实餐厨废弃物回收利用,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规范处置建筑弃渣。

  除了城市绿化,近年来,我区还全面提升山王坪、神龙峡、楠竹山、乐村、黎香湖等优质景区的绿化、灯光、立面、景观品质,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落实大型接待片区、旅游乡镇建成区、旅游新村、农家乐集中片区以及景区内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站点、集中接待点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升级改造,防范和治理旅游污染,着力改善景区外围生态景观和通道生态景观。

  对游客量较大的区域还落实无烟头、无果皮纸屑、无砖瓦土石、无污泥积水的“四无”标准和路面净、人行道净、绿化带净、交通设施净的“四净”效果。

  倾力打造花园乡村

  道路干净了,垃圾不见了,目之所及皆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们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今,走进东城街道黄淦村,处处感受到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该村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村庄清洁行动”以及危旧房改造、改厨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有了明显变化,乡村环境愈发靓丽。

  “政府给我们修了卫生厕所,鸡鸭也有了‘房子’住,还有人专门清运垃圾,房前屋后都干干净净。”说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好处,黄淦村1组村民刘高祥赞不绝口。

  不仅是黄淦村,近年来,我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善镇、村、社三级网格治理体系,落实房前屋后院坝“门前三包”责任,持续推进规范垃圾分类、规范群众卫生行为习惯、规范建设长效机制,清垃圾、清污水、清庭院、清残垣断壁“四清”,改水、改厕、改路、改圈、改厨“五改”等机制,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还推进绿色防控,落实配方肥入户到田以及有机肥替代,提升科学精准施药水平,并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合理规划养殖规模,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畜禽粪污治理,推广农膜“旧膜换新膜”补贴政策试点,建立长效机制回收农药包装物,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禁止田间地头焚烧秸秆。

  在农村危旧房整治方面,我区持续推进场镇综合整治和居民新村建设,并完善“户集、村收、镇街管理、区运输、区域处理”的收运处置系统,新建一批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站,落实配套雨污管网建设,着力普及清洁能源,提升村庄“颜值”。如今,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0%以上,大观片区被确定为全市首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示范片,中江村更是被评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宁静增添社区情趣

  2021年8月,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接到市民举报,称位于西城街道来游关社区4组的中石油中赢加油加气站噪声很大,影响休息。随即,该支队前往该加油加气站查看,发现噪声是由加气压缩机发出,执法人员对噪声进行了测量,数据显示噪声超标。根据测量结果,该执法支队约谈了该站负责人,要求他们加装隔音墙,减少噪声影响。在此之后,该执法支队持续关注整改情况,确保整改到位。

  不仅是加油加气站噪声问题整改,近年来,我区通过加强对机动车限速、限行和禁行管理、综合规划车流量分流、查处各类机动车违章鸣笛行为等手段,科学控制交通噪声。

  在建筑施工噪声监管上,完善建筑施工夜间施工许可证制度和夜间施工公告制度,及时查处噪声污染投诉。同时加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公共场所社会生活噪声监管,有效化解社会生活噪声扰民,通过不断完善噪声综合管控机制,逐步扩大城市噪声达标区覆盖范围,成功创建了一批市级安静居住小区。

  除此之外,我区还建立噪声防治联动机制,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交通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委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噪声扰民违法行为,加强区域噪声管控,严控噪声污染源。同时完成对辖区内工业企业噪声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以及商业、餐饮、文化娱乐等经营活动中产生噪声的固定设备(如空调、冷却塔等)的整治验收。

  环保大事记

  2017年6月 我区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全面开展资源化循环利用,坚决打击各类畜禽养殖违法排污行为,切实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突出问题,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实现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协调发展,推进全区“生态花园”建设。

  2017年8月28日 我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以区政府名义将我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上报市生态环境局。

  2018年6月 我区正式启动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明确了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具体举措、主要指标以及142项重要工程清单。

  2019年1月 生态环境部正式解除南川区原双赢集团250万吨磷石膏挂牌督办。

  2019年~2020年 完成全区3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

  2020年 大溪河获评“重庆市2019年度最美河流”。

  2020年3月30日 我区被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命名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0年4月 我区编制完成并公示《南川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从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2020年12月 我区参加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组织的“新时代中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评选活动,获“新时代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称号。

  2021年7月 我区率先在全市建立区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木渡河、凤嘴江、半溪河等11条主要河流、24个乡镇(街道)纳入考核范围,流域上下游乡镇(街道)签订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倒逼流域乡镇切实加强河流水环境治理。

  2021年11月 我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及入河排污口设置行政审批改革,将排污许可、入河排污口等论证报告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实现环评、排污许可及入河排污口设置“一次性受理、一次性审查、一次性审批”三权合一的便民服务目标。

  2021年12月 我区先锋氧化铝尾矿库整治工作作为2021年长江生态环境警示片正面典型在长江经济带领导小组会议上播放。

  (本版稿件由记者李崎君采写,图片由区生态环境局提供)

相关新闻推荐